翁牛特旗:“3311”工作法 助推干部素质能力提升
发布时间:2022/06/26 新闻 浏览次数:282
赤峰市翁牛特旗以全市组织工作“揭榜解题”为牵引,紧紧围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提双增”工程,聚焦学用结合、工学矛盾、成果转化三个问题,实施“3311”工作法,切实提升干部政治能力、履职能力和专业化能力。
开展三问行动捋顺学与用的关系
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课,作为干部学习的中心内容,长期坚持、持续发力、不断深化。同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指导原则,聚焦“学而不用”“学而无用”等问题,通过向基层干部、行业部门、重点工作问需求、问要求、问诉求的“三问”方式,畅通课程需求沟通机制,开展分类指导、分层培训,“靶向”定制课程清单和《教育培训计划》,切实改变“漫灌式”“填鸭式”的培训形式。今年以来,开展换届后培训需求专项调研2次,收集培训建议47条,结合调研情况及旗委政府中心重点工作,制定了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生态环保等专业培训班次25期。要求各党委(党组)书记严格落实带头讲党课制度,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培训。近年来,全旗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中,政治理论学习班次占比均超过40%。
开通三类课堂破解学与工的矛盾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聚焦干部培训集中难、优秀师资引进难等问题,通过“三类课堂”丰富培训形式,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开通“云课堂”,建立旗乡村三级干部线上学习平台,采取线上直播、线上测试、线上管理模式,让各级干部利用智能手机即可实现线上参训,切实防范疫情传播风险,减低参训成本,有效化解工学矛盾。开通“名师课堂”,以工作需要为诉求、以讲师素质为导向,紧盯培训工作实效实际,积极推动建立以专家教授、行家里手、党政领导干部、老党员、乡土人才、优秀典型6类讲师为代表的师资库,为提升培训质量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开通“专业课堂”,针对各行业部门、各领域干部、各专业学科的不同特点,采取互动式教学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依托龙凤之乡讲坛,灵活开展“小班次”“专业化”培训形式。截至目前,三类课堂已收录专业课程158课时,建立了由35名资深教授、行业专家组成的师资库。
开设一制一档提升学与效的转化
聚焦培训成果指导作用不强等问题,探索建立“一制一档”,强化培训结果运用。建立成果转化检测机制。运用“研讨+测试+提问”的方式,通过研讨交流,让干部们结合培训心得和自身工作谈心表态、交流经验;通过随堂测试,及时检验学习成效,巩固学习成果;通过面对面提问,在一线考察识别中,将“干部对政策理论熟不熟”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对学风不实、表面学习的干部及时启动补课、补学程序,确保不落一人、不留死角。建立干部学时表现档案。针对干部参加培训的出勤、表现和学习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分析,“一人一档”建立学时表现档案,将培训表现与评优评先挂钩、与考核奖励挂钩、与选拔使用挂钩的“三挂钩”机制,促进培训和选拔任用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