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扎兰屯市蘑菇气镇野马河村:以文明底色绘就“画里”乡村
发布时间:2021/12/22 新闻 浏览次数:458
在呼伦贝尔扎兰屯市蘑菇气镇,沿着111国道一直南行,在路旁就能看到野马河村一排排精致气派的房屋,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青瓦白栅,煞是好看。近年来,野马河村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田园,深化文明创建共筑精神家园,推动产业发展打造致富乐园,实现了从破旧贫困村到自治区级文明村的完美蝶变。
强化基础设施工程让乡村强健“骨骼”,提升“颜值”
近年来,野马河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强健乡村“骨骼”,疏通村庄“毛细血管”。实施街巷硬化17.5公里,村组内全部铺设水泥路面,着力让新修道路变成群众致富增收的“产业路”和“幸福路”。建设安全饮水工程,确保村村通电、农网改造、数字电视、互联网工程全覆盖,新建400平方米幼儿园、120平方米标准化卫生室、便民超市以及智慧乡村电商服务站,全面改善交通、民生、教育、卫生等条件。村里394户1060人常住人口在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中应保尽保,积蓄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野马河村也着重“落笔”,建设绿化精品区8处,为村民发放垃圾箱276个。“厕所革命”实现全覆盖,设置9个公益岗位,聘请脱贫户为环境卫生管理员,负责日常卫生清理和监督工作,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完善村民公约和环境卫生公约,做到“硬设施”和“软整治”双管齐下。同时,号召广大党员群众集中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全面杜绝乱堆、乱放、乱倒垃圾等不良现象,打响了人居环境“漂亮仗”,形成无需滤镜的乡村美颜值。近年来,野马河村先后获得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让乡村既有“美貌”,又具“内涵”
修建文化广场,组建秧歌队,激活“草原书屋”扶智效能,为群众精神生活“添姿加彩”,实现从上级“送文化”到全民“种文化”的良好转变。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四会”的作用,从精神引领、宣传普及到制度制约等多方面入手,移除封建习俗的土壤,拔掉不良习惯的旧根,栽就文明健康的良种。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守村规、改陋习、重诚信、讲互助”行动、“红黑灰”榜评选活动等,培育广大村民树立健康文明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自觉维护环境干净整洁。利用宣传栏、“村村响”大喇叭、网上学习讲堂、微信群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全覆盖式宣传,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动员全村群众广泛参与文明村创建。180户诚信户“熠熠闪光”,34户“红榜户”喜笑开颜,自治区级“双百佳”文明农牧民孟令龙身体力行,几十位道德模范带领着全体村民深入践行文明行动。如今的野马河村,一条条宽敞干净的道路、一座座漂亮整洁的院落、一张张朴实幸福的笑脸,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它的嬗变。
促进产业多样发展让乡村既含“里子”,又富“底子”
野马河村于2018年退出贫困村,233名贫困户于2019年全部脱贫。村两委谋划出“两区一队伍”的产业发展主线,养殖小区以肉羊养殖为主,成立肉羊养殖合作社1个,吸纳肉羊养殖户23家,肉羊改良站1处,全村肉羊存栏2万余只,肉牛存栏3000头;现代农业项目区划出1块千亩示范田和1块百亩吨粮攻关田,成立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区,吸引285户入社,发展玉米膜下滴灌3000亩,还种植了高油大豆400亩,杂交玉米种子繁育基地40亩。并对外出租玉米、大豆、水稻收割机等大型农机,获得租金75000元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一产兴旺,努力向二产进军的致富目标。因野马河村地理位置优越,村民思想灵活开放,经常组队外出务工,村书记组织成立了一支170余人的建筑劳务输出队,常年从事工程建筑等行业,年收入达200余万元,全面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对于一些老弱村民,还通过流转土地、村民入股等方式促进他们就业和增收,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绘就乡村振兴美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