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阿拉善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宜人宜居“生态绿” 彰显发展“新名片”
【用户告白】第二十八期|四季沐歌空气能收获感谢信!为道孚县各级师生送去温暖与舒适

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鲜水河断裂带,有一个被群山环抱...

聚焦职场新趋势  猎聘揭晓2024内蒙古年度非凡雇主名单

12月20日,猎聘2024年度非凡盛典·华北站在北京举办...

以“三送四进”党建工作为引领,高质量举办工程质量安全知识竞赛暨业务培训班

乌兰察布市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服务中心全年以...

1.88万平方公里、近5万户家庭,四季沐歌空气能和工程服务团队守护居民温暖过冬

苍茫辽阔的内蒙古自治区,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的大风...

农发行察右前旗支行开展中秋节慰问退休职工活动

为了大力倡导尊老爱幼、家庭和顺的传统美德,深化支...

农发行察右前旗支行积极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谱写金融为民新篇章

金秋9月,察右前旗支行积极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不断夯实政治理论之基

    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贯...

“内蒙古晒能生物”创始人孟克:科学管理,品质生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生活...

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听到总书记说‘伟大成就就是党和人民一...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

1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2年内蒙古...

阿拉善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宜人宜居“生态绿” 彰显发展“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2/07/14 产业 浏览次数:142

为进一步实现“双碳”发展目标,阿拉善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做好沿黄生态保护、绿色产业发展、增加植绿面积三篇文章,逐步形成沿黄生态化、产业绿色化、空气质量优良化的发展格局,为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高新区中华路,可以看到园林养护工作人员正在对道路两侧的行道树和车道绿化带进行科学修剪,美化树形,确保道路两侧设施完好、干净整洁。“高新区现在绿化面积越来越大,空气质量很好,每天早晚出来跑步的人也非常多,现在这里也成了我的第二故乡,真心希望我们高新区发展得越来越好。”高新区居民王瑞英说。

高柳新蝉,万物繁茂,高新区作为全盟工业经济发展的集聚区,经济发展为生态保护提供物质条件,是开展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生态保护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高新区立足园区实际,从公园建设、街道绿化美化等方面,不断提升改造,真正做到点线面结合,逐步实现一路一景,为企业创新发展创造更加优美舒适的环境,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发展的创新区、工业反哺生态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营商环境的样板区,逐步形成沿黃生态化、产业绿色化、空气优良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阿拉善高新区乌斯太镇乡村振兴办公室副主任张扬说:“居住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是城市绿化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让居民切身感受到居住环境的变化,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

在阿拉善高新区公园、居民小区、企业厂区处处绿树成荫,中央公园花儿争芳斗艳,枝头嫩绿美不胜收,那达慕公园风景秀丽、碧水荡漾……行走在阿拉善高新区,从公园到街头,一路踏歌而行,一路芬芳四溢,处处时时都能感受到生态高新区散发出的独特内涵和颜值。

近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把握、一体推进,切实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通过重点实施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水源地保护等工程,对沿黄地区乌斯太段进行植被恢复,栽植乔木、水生植物,黄河湿地生态健康水平不断提升。高新区(乌斯太镇)乡村振兴办公室副主任张扬说:“今年高新区加快推动内蒙古阿拉善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建设项目建设进度,通过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黄河湿地保护与利用、监测等协调发展,为做好沿黄生态系统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在工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高新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尤其倡导企业厂区增加植绿面积,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内蒙古庆华集团综合办公室主任潘有俊说:“我们企业一直以来坚持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目前企业绿化面积达到300多万平方米,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天工作很舒适、也很幸福。”

绿色,是大自然的主色调,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生态环境“高颜值”的最美底色。为筑牢沿黄生态安全“屏障”,有效提升黄河沿线生态“颜值”,高新区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增加水绿空间总量,使生态保护和工业发展相得益彰。据了解,高新区现有绿化面积1390.83公顷,其中企业绿化400公顷,公共绿化990.83公顷,绿化率达27.8%,人均绿地面积247.5平方米。既要绿色增长,又要生态财富。高新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以环境聚人才、以创新谋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打造高新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