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内蒙古连续10年大丰收的密码
乌海市海金送变电公司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活动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

西子湖畔第十四届那达慕尽显文化魅力

五月的杭州,翠色盈盈、风光如画。受疫情影响,西...

乌海供电公司负荷管理服务中心:落实一岗双责

  作为一名党员、支部书记,我时刻牢记用...

学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集团公司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轮训班学习心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近期,我...

暖心回归,优化升级!“内蒙古惠蒙保”正式发布!

4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内蒙古惠...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

1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2年内蒙古...

通辽市科尔沁区:为创业梦想“贷”来新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通辽市科尔沁区...

“内蒙古易中易农业”董事长张玉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推进数字化农业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包头稀土高新区:优质重大项目为经济蓄能

眼下虽已入冬,但在包头韵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

“数”说巴彦淖尔:服务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八百里河套广袤的田野上,只见风吹麦浪,却不见农...

内蒙古连续10年大丰收的密码

发布时间:2022/11/28 新闻 浏览次数:36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23日对外发布两则消息。

一则消息是:目前,内蒙古粮食已全部收获完毕,丰收已成定局。今年粮食产量有望冲刺历史新高。

另一则消息是:2012年以来,内蒙古进一步扛稳粮食主产区责任,连续10年获得丰收。

内蒙古农业凭什么连续10年获得大丰收,背后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密码?记者进行了采访。

“今年,我们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方式种了3000多亩地,实现了玉米不减产,还多收一茬大豆。”金军揭秘道。

金军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源盛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今年的秋收刚结束,他就带着村民们谋划明年的农业增产事宜。

他表示,自己所在的合作社,在秋收之际迎来农业农村部有关专家,对该合作社的24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地块进行了现场实收测产。结果显示,玉米平均亩产802.44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28.8公斤。这也被遴选为高产典型,代表内蒙古参加全国大豆高产竞赛。

在内蒙古,受惠于农业的并不止于金军及其所在的合作社。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红星村的种植大户朱向永介绍,“今年我种了1343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了1133.52公斤。仅种玉米这一项,就有纯收入90多万元。”

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朱向永表示,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其实是农业科技。

今年秋收之际,通辽市农牧局邀请农业农村部有关专家,对全市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片、千亩方、百亩田进行测产。结果显示,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1.35万亩玉米,平均单产达到1087.93公斤;开鲁县开鲁镇飞机场村千亩示范区,平均单产达到1227.58公斤,创造了新纪录。

内蒙古农牧厅认为,内蒙古多地农作物丰收的背后,是把“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的一种体现。

今年,内蒙古利用优质高效增粮和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在内蒙古12个盟市的65个旗县开展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作物高产示范,共建设130个万亩示范片、690个千亩示范方和240个百亩示范田。组织开展了观摩周活动,组织培训达到424场次,2.7万人次参与观摩培训。

在内蒙古连续10年获得大丰收的背后,官方推动的产业链建设也在发力。

今年以来,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内蒙古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组建了19个自治区种植业全产业链专家组,积极参与产业链建设。内蒙古成功申请建立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引进了两个马铃薯国际合作项目。

值得提及的是,内蒙古官方还组建了黄河流域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专家组、扩种大豆油料专家指导组和供种保障、机具装备保障工作专班,对重点工作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服务。目前,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在内蒙古已初具规模。

“内蒙古丰收的密码在科技,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胡有林表示,下一步,内蒙古将构建强有力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牧民生产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技术服务。

内蒙古农牧厅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内蒙古已建成277个病虫鼠害监测点,强化监测预警,这也是内蒙古连续10年获得大丰收的密码之一。

官方表示,近年来,内蒙古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更换标准扇形喷头,推广高效低风险新型农药、增效喷雾助剂,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各4800万亩以上,提升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