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创新思路“快一步” 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
发布时间:2021/11/18 创新 浏览次数:215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而基层党组织是这盘棋取得胜利的关键。今年以来,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地村党支部提前谋划,精心布局,走好产业振兴、硬件提升等每一步“关键棋”,争取在乡村振兴这场硬仗中赢得主动,不断增强农区居民幸福感、让农区居民安居乐业。
记者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地村集体经济项目盛佳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加工一批面点。新地村居民郭军丽今年46岁,3个月前,一直在外打零工的她恰巧赶上食品加工厂招工,就回到村里上班,几个月来,她不仅学会了制做面点的手艺,还增加了收入。郭军丽告诉记者:“在这里上班挺好,离家近还能学手艺,每个月2800元的工资对我这个年龄来说已经很满意了。”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这个重要“引擎”的驱动,为摆脱新地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产业”的发展瓶颈,今年年初新地村凭借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到村里建厂。目前该企业发展状况良好,已带动27名村民实现就业。与此同时,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地村党支部还借助村子毗邻黄河的天然优势,开垦出50亩闲置土地,种植2300株红啤梨树苗,并开挖一处蓄水池用于树苗灌溉和渔业养殖。
“村党支部帮忙找合适的人经营鱼塘,今年投放了3000斤的鲤鱼苗和草鱼苗,效果不错,如果鱼苗和果园发展成熟,每年能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地村党支部宣传委员杨子荣说。
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农区基础设施得到提升。新地村党支部针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造,通过更换油桃园片区年久失修的供水管网,彻底解决了209户大棚种植户饮水、灌溉水压不足的问题。另外对村里第二批404户居民实施户厕改造,使全村户厕改造普及率达到80%以上,硬件设施的改善不仅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提升了村庄的环境质量。
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地村居民高明发拉着记者说:“户厕改造之前,周围的村民一直用自家挖的渗水井,泔水、生活污水倒进去满了就得自己花钱找人找车来抽。户厕改造之后,对于我们这些岁数大的人来说,不论是污水处理还是上厕所都很方便。”
“下一步,我们打算在目前的食品加工厂旁边,建一个蔬菜分拣中心,前期工作已就绪,马上就能启动。建成以后,能够提供76个就业岗位,可以有效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希望通过我们党员干部的努力,借助乡村振兴的政策,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地村党支部宣传委员杨子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