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让田园富庶宜居 让村民怡然安乐
发布时间:2022/10/21 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124
金秋时节,呼伦贝尔大地农机轰鸣田野奏欢歌,产业兴旺群众生活美,乡村旧貌换新颜美丽又宜居……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实施,呼伦贝尔市乡村振兴之变由表及里、日新月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中,呼伦贝尔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务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从严从实守住“底线工程”
多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强化“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机制,深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加强精准监测,开展精准帮扶,确保精准消除风险。
积极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发展,编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完善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智能化冷链物流配送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预计今年12月竣工投产,投产运营后可有效保证生鲜蔬菜、应季水果、牲畜家禽肉品的“购、运、储、销、食”的全链条发展,带动养殖、种植产业发展。该项目的实施,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补链、延链、强链的一个缩影。
以有力举措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呼伦贝尔市各地以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培育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建立更紧密更有效的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截至9月底,呼伦贝尔市纳入年度实施计划的项目474个。项目建设内容覆盖农畜产业加工业、乡村旅游、电商产业、生态产业等特色优势农牧业,切实带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同时,呼伦贝尔市持续深化京蒙协作,推动协同发展。项目方面,落实北京市级财政资金6741万元,实施项目13个,已全部开工建设。调研对接方面,2022年,呼伦贝尔市已赴京对接9次,其中市本级4次、鄂伦春自治旗4次、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次,对接内容覆盖科技兴农、生态兴农、数字化产业建设等方面。消费帮扶方面,充分利用北京巨大消费市场,将呼伦贝尔市农畜产品销往北京,增加农牧民收入。截至目前,已销售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金额4.5亿元。
随着乡村振兴和新一轮东西部协作进入新发展阶段,鄂伦春自治旗与北京市西城区两地立足产业帮扶,强化造血功能,共同建立京蒙协作乡村振兴产业园,围绕“一主三特”,即大豆主产业,紫苏、中草药、食用菌三个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开拓新领域、闯出新路径。
多点发力推进全面振兴
为切实提升驻村实效,压实帮扶责任,呼伦贝尔市成立呼伦贝尔市驻嘎查村(包联帮扶)管理办公室,确定全市164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分别逐一包联帮扶164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的嘎查村、乡村振兴重点嘎查村和示范嘎查村。截至2022年8月,全市共选派驻嘎查村工作队699个,驻村干部1289人。为帮助驻村干部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政策、熟悉帮扶业务知识,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该办公室组织开展网络培训,累计参训7632人次,实现了驻嘎查村干部培训全覆盖。
此外,呼伦贝尔市还加强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推进人才振兴。大力实施基层人才发展计划,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常态化开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乡村文明提升行动,健全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乡村天地阔,振兴写新篇。呼伦贝尔正以时不我待的热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踔厉奋发、阔步前行,奋力描绘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大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