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减羊增牛”战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草原牧区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1/10/14 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193
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阿拉坦图雅嘎查牧民王继生家的机械大棚里,现代化搅拌机正在快速运转,搅拌后的饲草通过传送带直接装入撒料车。“我通过朋友介绍来他们这儿干活,一个月工资5000元,都是机械化操作,活儿轻松工资又高。”一名正在干活的员工告诉记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9年以来,阿巴嘎旗聚焦生态保护难点、生产生活痛点和体制机制堵点,统筹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产业优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民生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牧区现代化进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草原牧区落地生根。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近年来,阿巴嘎旗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响应锡林郭勒盟“减羊增牛”战略,对全旗畜群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形成了“南牛北羊”产业格局,昔日“五畜齐全”的养殖模式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王继生也瞅准机会,从事肉牛养殖,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的肉牛养殖场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科学饲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养殖场的肉牛养殖数量常年保持在近600头。
产业发展了,牧民的畜产品如何走向市场?阿巴嘎旗突出主导产业、强化企业引领,不断推进企业、合作社、牧户有机结合。阿巴嘎旗引进的额尔敦食品有限公司具备年屠宰30万只羊、1万头牛和自主研发牛肉干、头蹄下货、手把肉、烤羊腿等深加工产品的能力。公司与协会签合同,协会再与牧户签合同,合同规范了养殖,制定了标准,牧民明确了方向,心里踏实。
走进阿巴嘎旗伊克塞畜牧服务有限公司的“动物医院”,兽医正在给牧民送来的牛、马、羊诊断病情。在这所“动物医院”里,设有诊断室、手术室、康复中心、药房等诊疗功能室,并配备B超机、X光机、血细胞分析仪、恒温手术台等医疗设备。
动物疫病防治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随着人口转移的加快,牧区面临兽医人才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对此,阿巴嘎旗创新体制机制,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引进内蒙古伊克塞畜牧服务有限公司,推进以“伊克塞”为代表的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模式,通过政府建设、企业经营、部门监管的形式,构建起旗级中心总调度、苏木镇站所分区管理、防疫员入户服务三级社会化服务模式。
苏木镇与企业签订社会化服务购买合同,企业与嘎查防疫员签订聘用合同和目标责任书,对经营产品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销售、统一管理”,严格考核及奖惩,实行末位淘汰制,形成良性竞争。由企业统一管理嘎查防疫员,配备专业团队,培训技术人员,建立牧区动物远程诊疗系统,开展以动物疫病防治、牲畜冷配为主的社会化服务。
阿巴嘎旗,这个曾经的自治区贫困旗,如今已经摘掉“贫困帽”,与全国、全区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如今,行走在辽阔无垠的阿巴嘎草原上,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