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暖阳”义教: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发布时间:2021/12/04 公益 浏览次数:236
2015年9月,内蒙古民族大学“暖阳”义教公益助学团队由党员师生发起创办,由各专业青年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主要面向通辽市低收入家庭孩子和农民工子女开展教育帮扶。六年来,该团队坚持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结合的“大思政课”,探索形成了“党建+公益”的教育帮扶模式。
六年多来,该团队累计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自治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自治区高校校园精品文化项目等29个自治区级及以上奖项荣誉,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
初心:在公益之路中追寻信仰之光
“在‘暖阳’义教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一年后,我更加明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更加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2021年12月5日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即将到来之际,内蒙古民族大学“暖阳”义教公益助学团队的青年志愿者周旭然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暖阳”义教公益助学团队依托通辽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始终把培养有理想信念的青少年作为志愿服务的首要目标和价值追求。
“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和受助中小学生是我们团队的两大主体,做好他们的信仰教育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丝毫马虎不得。”团队指导教师、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吴白乙拉说。
该团队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打造“筑梦青春”品牌活动。南下上海参观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北上满洲里追寻中共六大的红色足迹;深入通辽市科左中旗浩力本召嘎查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黄玉成……十余次寒暑期红色教育基地考察活动的开展,让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们在一次次实践中追寻信仰的光芒。
该团队帮扶的受助孩子,年龄多在6至16岁之间,正是初识信仰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该团队实施“培根铸魂”计划,坚持将红色教育融入公益助学中,在日常学业指导之外,还定期开展爱国主义影片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学思践悟,构建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
使命:在志愿服务中守护信念之火
该团队始终立足服务地方实际需要,在志愿服务中凝聚起青年大学生的智慧与力量,用教育之光点亮每个孩子的人生梦想。
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各学院1627名义教青年志愿者扎根祖国北疆大地,为828名受助学生提供帮扶,时长累计达一万四千多小时。该团队号召广大师生为受助家庭开展衣物捐赠活动11次,帮助受助家庭节省教育及生活支出近150万元,为阻断受助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奋进。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团队第一时间联合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学生党支部组建抗击疫情公益助学志愿服务队。服务队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知识优势,以线上“一对一”教学形式,为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及其他医务人员的子女提供知识讲解、作业辅导、心理疏导等义务帮扶90天,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目前,志愿者们仍与受助学生们保持着每周六日的线上之约,“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愈发响亮。
收获:在立德树人中唱响信心之歌
该团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和教育帮扶中,积极打造面向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素质课程。目前,“暖阳义教”公益助学社会实践课程已成为内蒙古民族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和第二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兴则乡村兴。该团队十分关注农村牧区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自2021年5月起,先后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镇浩力本召嘎查、奈曼旗黄花塔拉苏木伊拉麻图嘎查结成对口帮扶对子,制定科学有效的帮扶计划,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
下一步,内蒙古民族大学“暖阳”义教公益助学团队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坚持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牢牢坚守公益助学初心,努力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