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筑牢生态屏障 扮靓乌梁素海
石景山区代表团赴宁城县对接东西部协作工作,考察黑里河宿集村项目

4月18日至19日,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新...

打卡春日有机新生活,金典将春日营销玩出行业新高度

当春色积攒到四月,长势喜人的便不只是花草树木,...

人保寿险巴彦淖尔中心支公司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进社区、进商铺宣传活动

为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落实国家金融监...

塞外青城,草原明珠,泰康之家·蒙园体验馆正式开放

塞外青城,草原明珠,泰康之家·蒙园体验馆正式开放...

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调度管理处:元旦在岗保电网,坚守岗位照新年

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调度管理处:元旦在岗...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不断夯实政治理论之基

    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贯...

“内蒙古晒能生物”创始人孟克:科学管理,品质生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生活...

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听到总书记说‘伟大成就就是党和人民一...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

1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2年内蒙古...

通辽市科尔沁区:为创业梦想“贷”来新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通辽市科尔沁区...

筑牢生态屏障 扮靓乌梁素海

发布时间:2022/07/11 新闻 浏览次数:125

湿地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乌梁素海湿地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是地球上同纬度面积最大的湿地,也是全球范围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环保多功能的大型草原湖泊。2011年,乌梁素海湿地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疣鼻天鹅之乡”;2021年,被自治区林草局列入自治区重要湿地名录。

多年来,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以工程项目为依托、以资源保护为核心、以科研宣教为载体,不断加强乌梁素海湿地保护管理能力,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依托项目有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多年来,管理局争取并组织实施了生态保护示范和湿地保护2期国家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建设、8期湿地生态补助资金项目,完成了管理站、管护点、检查哨卡、野生动物救护站、瞭望塔、管护码头建设以及各类警示标识、界碑、界桩、标牌设置和鸟类监测防控设施设备购置等任务,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组织实施了水生植物收割、输水退水通道疏浚等工程。累计完成收割水域面积81平方公里,收割沉水植物10.1万吨,收割区减少生物填平作用约20毫米。打开芦苇区通水道和通风道7条36公里,疏浚主要输水、退水通道74公里,渠道综合通水能力达到每秒20立方米,退水能力提高1倍以上,加快了湖水循环流动速度。营造防护林带35公里,湿地周边地区森林覆被率较工程实施前提高1.5个百分点。2016年和2019年先后争取退耕还湿补助资金400万元,实施退耕还湿4000亩,确保湿地面积持续增加。

同时,管理局加强与水利部门的沟通协调,实施生态补水工程,近年来年均补水量约6亿立方米,降低了湖水矿化和富营养化程度,改善了水质和水体环境。

法治护航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从185种到258种,乌梁素海野生鸟类从1998年至今新增了7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6种、Ⅱ级保护动物52种。每年约有60万只野生鸟类在湿地栖息繁殖,特别是疣鼻天鹅的数量达到近千只。湖区水质由劣Ⅴ类变成总体Ⅴ类,部分区域达到Ⅳ类标准。湿地面积扩大4000多亩……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2017年初,管理局按照市委要求草拟完成《乌梁素海自治区级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条例(草案)》;同年11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乌梁素海自治区级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条例》。这是巴彦淖尔市林业系统首部地方性法规,标志着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迈入依法治理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管理局在野生鸟类迁徙期、繁殖期等关键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候鸟二号行动”“绿剑行动”“畅通候鸟迁徙通道”等专项行动,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组建专业巡护队伍的基础上,选聘多名临时兼职管护人员,划定责任区域和巡护路线,配发考勤手持终端开展巡护工作。2017—2020年,先后建设视频监控塔7座,布设监控摄像机35台,湿地60%的区域实现远程视频监控,为深入开展巡查巡护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管理局还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救护。2018—2020年,管理局先后成功救护灰雁、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等野生鸟类200多只,成功放归野外数量达80%以上。其中,灰雁放归后每年都回到保护区产卵孵化和育雏。过去很少在湿地筑巢育雏的灰雁,现在种群数量达700多只。2019—2020年,管理局累计向湿地境内及周边群众发放联系卡400多张,发放野生动植物法律法规宣传单6000多份,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群众保护湿地和野生鸟类的意识。2021年,农牧民群众救护的野生鸟类数量达到150多只。

强化管理筑牢野生动物安全防护墙

2005年,管理局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2006年,乌梁素海湿地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单位。此后,管理局进一步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值班和备勤制度,密切关注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分布及活动情况,随时掌握野生鸟类栖息繁殖情况,确保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处置。与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和东北林业大学建立鸟类疫病主动监测合作关系,通过采取鸟类迁徙期主动采样送检、鸟类迁飞期卫星跟踪等措施开展鸟类疫病防控预警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每年湿地日、爱鸟日期间,管理局组织开展以“珍爱湿地保护鸟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社会各界保护湿地和野生鸟类资源的意识。2016年至今,管理局承办全区爱鸟周启动活动2次,组织全国性鸟类摄影比赛2次,每年印制鸟类和湿地保护宣传资料2万余份,制作各种宣传品5000多份。

合作开展调查监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和项目资金,管理局采取“调查监测项目由科研单位实施、管理局全程派员参与、科研成果双方共享”的方式,与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院校在保护区合作建成科研教学基地,校地双方联手、优势互补支撑,为保护区建设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开展鸟类环志工作。鸟类环志是指将国际通行的印有特殊标记的材料佩戴给或植入鸟类身体对其进行标记,然后将鸟放归自然,通过再捕获、野外观察、无线电跟踪或卫星跟踪等方法获得鸟类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的科研活动。2009年底,乌梁素海湿地建成自治区西部唯一鸟类环志站点。2010年至今,共环志鸟类1500余只,种类有文须雀、苇鹀、赤颈鸫、灰椋鸟等。在鸟类环志过程中发现20多年来首次在乌梁素海出现的珍稀旅鸟——中华攀雀。

注重共建,形成合力。近年来,管理局每年都组织召开由当地政府、相关单位和村集体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各方对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认真抓好落实工作。2017年和2019年,管理局先后争取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资金900多万元,对保护区重点鸟类繁殖区涉及到的各类主体进行补偿。2021年,在乌梁素海实业公司旅游点附近建设野生鸟类瞭望塔和动植物标本展室,增加景点旅游观光项目,支持企业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通过开展社区共建工作,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得到辖区单位和农牧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农牧民群众发现受伤鸟类都会通知管理站点进行救助。保护湿地、保护鸟类已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