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全力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1/10/15 新闻 浏览次数:241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资源丰富,区位独特,有机奶、肉苁蓉发展潜力巨大,是“中国华莱士蜜瓜之乡”和“中国油葵之乡”。过去五年,磴口县坚决守住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2020年,磴口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亿元,年均增长5%。农作物总播面积突破120万亩,粮食产量超过25万吨。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工业总产值实现67亿元,工业增加值20亿元。五年来,磴口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达到78亿元,新修改建农牧区危旧房屋2736套,改造棚户区13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自治区园林县城。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沙地面积占到全县总面积的68.3%。从上个世纪50年代,磴口人就踏上了治沙的征途,将沙漠变成绿洲,也是所有治沙人的雄心和梦想,靠的就是一份“坚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绿富同步画卷正在沙海中展开。从空中俯瞰,一条长160公里、宽500米的防风固沙林带正在向沙漠腹地延伸,形成了纵深推进、全面保护的立体防沙体系,有效阻挡着沙漠流动。近几年,磴口县全力推进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让乔、灌、草共同组成一道道坚固的屏障,庇护着农田、牧场和城镇。
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韩应联介绍说,磴口县从2010年—2020年这10年间,森林植被增加了56万亩,全县的沙尘暴日数从过去2010年的4次,减少到了2020年的1次,同时全县的降雨量从2010年的110毫米左右,增加到了2020年的170毫米左右,基本实现了整体遏止、局部治理的态势。
行走在磴口县穿沙公路上,随处可以看到正在与黄沙赛跑的治沙人,更让人欣喜的是治沙人把“沙窝窝”变成了“香饽饽”。乌兰布和沙漠光热水土条件得天独厚,经过多年治沙经验积累,治沙人发现沙漠也是一种资源。所以,当地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沙产业理论,大力推进有机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光伏、沙漠旅游等产业治沙格局。目前,全县各类生态治理和沙产业经营主体90家,人工接种肉苁蓉、甘草面积近14万亩,累计种植酿酒葡萄近0.2万亩,经济林面积近1万亩。依托乌兰布和沙区丰富光照资源,通过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绿色清洁能源产业,磴口县建成了装机容量360兆瓦,年发电量4亿度的万亩光伏产业园区。
从以个人为主体的治沙阶段到以政府为主体的治沙阶段,再到以企业为主体的沙产业阶段,乌兰布和沙漠的绿化速度越走越快,到今年,全县共实施生态治理面积近200万亩,随着“沙退人进”,在内蒙西北部的版图上,黄色中的绿色由一点点,逐渐变成一片片,守护好绿水青山,磴口县的生态成色也愈发饱满。
这几年,按照有机奶业强县发展思路,磴口县不断培育壮大有机奶产业和饲草产业,目前,奶牛存栏达到了11万头,是全国奶牛养殖大县。依托乳业龙头企业带动,目前,磴口县牧草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参与牧草种植的农户每亩平均增收1500元,这里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未来5年,磴口县将力争实现奶牛存栏20万头,打造全国最大全产业链有机奶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