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呼伦贝尔市总工会帮助4005户城镇困难职工脱困解困
K体育世预赛亚洲区,伊朗乌兹别克“老大”之争谁能拿下

K体育关注全球赛事,为球迷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弘扬北疆文化赓续历史文脉,体验国家级非遗鸿茅药酒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历史文脉”----乌兰察布市2024年...

轻喜到家再添五城!家政服务领军企业持续扩张

深圳轻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喜到家”)...

平凡亦有光、奋斗谱华章——致敬人保寿险内蒙古分公司最美劳动者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开创未来。怀揣着对工作的热爱...

无奋斗 不青春,五四就这young——人保寿险内蒙古分公司展青春风尚

青春,是一团燃烧的火,是一段奔涌的河,是最美的...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不断夯实政治理论之基

    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贯...

“内蒙古晒能生物”创始人孟克:科学管理,品质生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生活...

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听到总书记说‘伟大成就就是党和人民一...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

1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2年内蒙古...

通辽市科尔沁区:为创业梦想“贷”来新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通辽市科尔沁区...

呼伦贝尔市总工会帮助4005户城镇困难职工脱困解困

发布时间:2021/09/08 新闻 浏览次数:217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交到了工会组织手中——推动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确保全体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随后的5年间,呼伦贝尔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打响了一场规模大、力度强、惠及面广的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攻坚战。2017年底,全市困难职工数量为4005户。到2020年,共发放专项帮扶资金2547万元,救助困难职工8838人次,并顺利通过自治区总工会和全国总工会第三方评估,全市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目标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工会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家庭全部解困脱困。

把党中央的关心关怀送到职工心坎上

多年来,全市各级工会把“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活动拓展延伸到工会工作的各个领域,构建起服务职工的长效机制。如今,“四送”品牌活动逐步常态化、制度化,已经成为全市工会的工作品牌。近5年,春送岗位,让11117人签订了就业协议;夏送清凉,共慰问47335人次,投入资金248.361万元;秋送助学,资助3220户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927.87万元;冬送温暖,慰问一线职工、困难职工、劳模等104822人次,筹集慰问款8990.358万元。除了“四送”活动,市总工会还先后开展了寻找“工会最美帮扶之星”宣传选树活动、“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关心关爱活动、“工会进万家”调研走访慰问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指向同一目标: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职工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聚焦“四个一批”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市总工会针对困难职工致贫原因,分类制定解困脱困措施,实施户策对接,做到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通过“四个一批”精准施策,即以就业创业解困脱困一批、纳入国家社会保险制度覆盖一批、纳入大病保险和医疗互助保险保障一批、通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一批。高效对接困难职工需求,实现全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市总工会多年来积极组织实施“技能培训促就业”“创业援助”“阳光就业”等项目,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下岗职工掌握技能,实现再就业。对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困难职工,督促企业将其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对因无法正常领取失业保险金、工伤认定困难和工伤保险待遇落实不到位的困难职工帮助其落实待遇;协调帮助因病致困职工纳入基本医疗制度保障范围,确保大病致困职工能够得到更多帮助;积极协助政府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协调帮助其按政策规定纳入低保范围,健全工会常态化送温暖机制,把有限的资金留给最困难的职工。

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提升培训,如电子商务、家政服务、护工等技能培训。据统计,2017-2020年共培训6516人次,获得劳动部门颁发职业技能证书的1783人次。其中培训下岗待业人员3525人次,培训农牧民工2165人次,培训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173人次,培训在职职工653人次。真正让参加培训的人学一门手艺,找一份满意的工作。

构建动态管理帮扶长效机制

经工会精准帮扶、精准脱困后,对退档的城镇困难职工家庭仍需时刻关注。2020年,市总工会结合自治区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渐退期管理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了脱困职工后续跟踪管理制度。基层工会继续给予帮助,确保脱困职工不再返困返贫。市总工会将继续坚持以服务职工为工作导向,以解决困难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为工作重点,推进城镇困难职工常态化帮扶工作,让困难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