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加强农用残膜回收利用 实现环保增收“双赢”
乌海市海金送变电公司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活动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

西子湖畔第十四届那达慕尽显文化魅力

五月的杭州,翠色盈盈、风光如画。受疫情影响,西...

乌海供电公司负荷管理服务中心:落实一岗双责

  作为一名党员、支部书记,我时刻牢记用...

学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集团公司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轮训班学习心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近期,我...

暖心回归,优化升级!“内蒙古惠蒙保”正式发布!

4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内蒙古惠...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

1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2年内蒙古...

通辽市科尔沁区:为创业梦想“贷”来新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通辽市科尔沁区...

“内蒙古易中易农业”董事长张玉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推进数字化农业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包头稀土高新区:优质重大项目为经济蓄能

眼下虽已入冬,但在包头韵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

“数”说巴彦淖尔:服务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八百里河套广袤的田野上,只见风吹麦浪,却不见农...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加强农用残膜回收利用 实现环保增收“双赢”

发布时间:2021/09/04 新闻 浏览次数:80

“我们建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村里出钱以物易物回收残膜换家家户户都需要的米、面、粮、油。比如说一斤残膜换一小袋米,十斤残膜换一桶油,还可以用残膜换新国标地膜。自兑换以来,村民的积极性特别高。回收的残膜统一拉到处理点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团结村书记邬永强说。

秋收之前,双河镇团结村就早早为残膜回收工作做足准备。村里通过广播、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向村里种植户积极宣传“四控”种植,减少耕地薄膜残余,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残膜回收的过程中,村委会全程检查督导,对每一块地进行验收,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薄膜残余量。

近年来,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的人居环境,临河区科学谋划,多措并举,通过健全回收网络运行体系、推广使用新国标地膜等方式,全面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双河镇万亩玉米种业基地里,富河村种植户陈建国走进玉米地,给记者展示了新国标农用地膜。“原来我们用的都是0.008毫米规格的地膜,田间杂草会拱破地膜,就得用除草剂除草,对土地造成污染。现在我们统一用的0.01毫米规格的国标地膜,每亩比使用旧地膜贵了十几块钱,但新国标地膜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省去了除草的费用,这样一比较还是挺划算的。”

“新国标不仅省了许多事,地膜较厚,质量好、回收率高。”富河村支部书记杨玉兵说,“我们和内蒙古西蒙种业公司签订了合同,在玉米地里实行‘四控’,农药统一配比,高效、低毒、低残留。为了鼓励农民回收地膜,每亩回收1.5斤以上残膜,收购玉米的价格每斤就会加2分钱。原来农民种大田平均每亩收益只有1500元左右,现在平均每亩收益可以达到2500元,现在农户们都意识到‘环保无小事,地膜污染是大事’。”

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效控制农田残膜污染,临河区在干召庙镇民主村三组、白脑包镇忠义村五组、狼山镇幸福村八组建立了3个国家级地膜残留长期定位监测点;在双河镇跃进村五组、临河农场四分场建立了2个市级地膜残留长期定位监测点,对玉米、向日葵等主要覆膜作物开展地膜残留污染定位监测工作,为残膜回收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不仅如此,临河区按照就近便利原则,布设回收网点,构建回收网络体系。现已建成村级废旧农膜回收点147个、镇级废旧农膜回收站11个、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处理企业2个,形成了组有回收员、村有回收点、镇有回收站、区有处理厂的四级回收网络,为临河区农田“清肺通络”。回收后的国标地膜也将统一运输至利用处理企业,在这里,地膜经去除杂质、清洗处理、融化,先加工成塑料颗粒,再经加入新料后,做成生产滴灌管带等材料,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