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 点亮未来
发布时间:2022/11/30 创新 浏览次数:16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连日来,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受启发、备受鼓舞。“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技、人才、创新的战略意义和地位提升到了新高度,为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良表示,“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加大园区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做好企业科研机构的认定和申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引进奖励机制,逐步引进顶尖、紧缺科技人才,发展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力量;积极推进科技服务平台搭建工作,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形成‘科研——开发——产业化’创新链,逐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科技水平;深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全面拓展科技合作的领域和空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科技创新引领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科技为企业注入发展动能。12年来,巴彦淖尔市三胖蛋食品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兴农,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拥有外观、技术、发明等知识产权300多项。该公司总经理徐建忠表示:“我们公司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立足中国高科技农业领域,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利用种植端优势,深入推进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合作,提高高端瓜子领域竞争优势。加快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与打造,不断提高人才储备和科研能力。积极推进向日葵综合产业园区项目建设进度,逐步形成以中国河套地区为中心的世界向日葵产业中心,全面辐射带动提升向日葵产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实现向日葵产业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面升级。积极推进新厂建设步伐,建成后,公司全年产能预计将实现5.5万吨,预估年均营收30亿元,预计年均可带动河套地区15~20万亩优质农产品种植,进一步打造高品质瓜子更优标杆,扩大品牌影响力,继续推动家乡向日葵产业发展。”
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科技企业创新培育力度,大力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着力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引进等方面下功夫,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9家;企业工程研究中心5个,其中国家级中心1个,自治区级中心4个;自治区级技术中心5个;自治区级科技研发中心37个,市级科技研发中心27个;新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2个,其中国家级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博士科研工作站1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自治区级众创空间1个;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自治区、国家级星创天地各2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有国家驰名商标4件,内蒙古著名商标18件,内蒙古名牌产品11件;8家企业获得“市长质量奖”。和兴利食品有限公司已成功进入上海股交所;草原宏宝、澳菲利成功进入新三板,园区科研人员达300多人。
“人才和科技是企业核心资源,两者的互补发展使得我们公司为巴彦淖尔市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目前,我们公司不仅拥有自己的科研机构,还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实现产学合作,培养了一支高、精、尖肉食品加工团队,产品不断标准化、精细化,不断开发调理类食品、羊副产品。”内蒙古澳菲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伟说。
作为一家集牛羊屠宰加工、生产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内蒙古澳菲利食品有限公司深挖企业核心竞争力,聚焦产业的重要环节,实现屠宰产业精细化管理。2019年3月,该公司获批设立“羊肉副产品加工博士科研工作站”,2019年9月获批设立“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该公司已实现80万只肉羊年屠宰加工产能。
“下一步,公司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后,可实现100万只肉羊和5万头肉牛的年屠宰深加工产能,可解决600余人就业问题,带动周边4000户农牧民参与种植和养殖,促进农民增收。”闫伟说。
下一篇: 锡林郭勒盟凝心聚力促进创新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