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实现乡村“颜值”与“气质”双提升
发布时间:2022/05/30 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174
夹道的白杨、笔直的油路、复古的民宿、绚丽的墙绘……走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街头,城市的喧嚣与忙碌被村庄清新、雅致的风景扫荡一空。景美宜居只是南村的“颜值”,产业富民的“气质”才是南村最美的样子。
近年来,南村立足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察右前旗农业观光示范村发展定位,依托设施农业集中区、农业科技示范区、特色果蔬采摘区、观光农业旅游区,积极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了乡村“颜值”与“气质”双提升。
南村村头矗立着一座“水晶宫”,这便是察右前旗最近打造研学基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中心。走进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水风光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田园综合体,这里是集大数据监测、智慧科技体验、市民休闲娱乐、青少年劳动教育及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生态数智空间。内设“产业之境”“劳动之境”“体验之境”三大区域,可以在玩耍、放松的过程中了解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掌握科普常识、体验安全教育等,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成为了周末亲子游、休闲观光游的好去处。
走在南村街道上,浓郁艺术气息迎面而来,主干道的围墙上原本单调的白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主题鲜明的彩绘文化墙。健壮的牛、美丽的鸟、盛开的葵花、成熟的瓜果……一幅幅构思巧妙、色彩绚丽、栩栩如生的墙体彩绘作品让一面面白墙“活”了起来。
“现在墙面有了彩绘图案,每天出门就能看到美丽的画,让人心情舒畅。”现在每天农忙之余,村民喜欢在村里走一走,看一看,聚在一起聊聊每天村子的新变化。
说起生活变化,村民马小英喜上心头。跟着马小英一路走进南村特色果蔬采摘区,一排排温室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夺目。马小英的大棚内,一垄垄翠绿的植株间,随处可见鲜红娇嫩的草莓。大棚内几名游客手里提着的小篮子装满了果子,欢声笑语不断。马小英以前依靠传统农业,日子过得很紧。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马小英2020年7月开始尝试种植草莓大棚,采摘价格每斤30元,大棚和种地的收入一年有18万元左右。
据了解,南村现有设施蔬菜种植大棚600余座,种植冷凉蔬菜3400多亩,拥有蔬菜交易市场和仓储服务中心各1处,是察右前旗“净菜进京”的集散地之一。据了解,南村蔬菜年交易量达到2万吨左右,交易额达到1300多万元。202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万元,近80%的收入来自蔬菜种植,真正实现了以农业产业化推动村强民富。
为了深度推进农文旅融合,察右前旗旗委政府正在南村建设健康慢行步道、酒吧一条街和修缮民宿,现已经已初具规模。同时为南村接入暖气、上下水、自来水主管道,对村内道路进行了亮化、绿化、硬化、美化,综合服务功能和文化氛围得到极大提升,使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下一篇: 搬出“穷窝窝”,住进“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