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5G网络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03 科技 浏览次数:348
近年来,在传统市场高度饱和、提速降费持续推进、4G红利渐退等背景下,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已经成为通信业和学术界探讨的热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5G网络建设已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截至9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22万个,超额完成22万个。如今,5G正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发挥赋能效应,覆盖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40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达1.2万亿元,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相关投资。
记者从呼伦贝尔市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了解到,当前,呼伦贝尔市5G基站总数4207个,其中2022年新增1604个,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量18.76个。联通5G基站总数1403个,新增726个(3.5G频率5G基站234个);移动5G基站总数1321个,新增644个;电信5G基站总数1197个,新增234个。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谁下好这步“先手棋”,谁就会抢占发展先机,这是海拉尔区做精数字经济产业矩阵的战略意义。为此,海拉尔区把数字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来重点打造,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基站布局,主动融入国家算力网络体系,推动大数据中心二期尽快落地,支持更多本地数据迁移上云,为研究开发、超算渲染、电商直播、创业孵化等新兴业态提供数字服务。
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是助推能源低碳转型的有效手段。2022年6月,伊敏煤电公司伊敏露天矿以智能化矿山建设工作为契机,顺利通过自治区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初审,完成全部5G基站搭建工作。目前,已投运14座5G基站,实现矿山生产区域5G网络全覆盖,并已承载矿山无人驾驶、设备远程遥控、固定设施无人值守、高清视频回传、无人巡检机器人等多个智能化场景。矿山的无人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在雁宝能源宝日希勒露天煤矿,一批符合公司生产运营实际的智能化建设项目已经扎根落地。在极寒工况下,5G+无人驾驶项目创造了一项世界第一、四项国内第一,填补极寒地区矿山设备无人化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5G遥控推土机实现一人多机的远程操控,极寒地区带式输送机实现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自主巡检。宝日希勒露天矿被定位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功能区,重点开展排土场、工业广场绿化治理,修建蓄水池等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开展粉尘综合治理工作,并加大科技投入,启用世界首个极寒工况5G+无人驾驶卡车,实现装运排一体化运行作业。截至2021年底,矿山企业累计投入环境恢复治理资金3.23亿元,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2.5平方公里,复垦绿化面积达到可复垦绿化面积的100%。
呼伦贝尔市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延超表示,目前,5G面向消费者的业务依然是运营商收入的“压舱石”,呼伦贝尔市5G的规模化行业应用场景较少,处在探索阶段。当前5G的现象级应用并未出现,应用是所有技术突破的最后一步,大多数成功的互联网模式,都是先有现象级应用再有生态构建。
未来新经济领域、“智慧城市”发展等新技术探讨都应该以应用为主导。近几年,呼伦贝尔市越来越多领域开创探索5G互联的应用,这将加速呼伦贝尔早日实现“智慧城市”建设。
下一篇: 阿拉善盟“雪亮工程”项目通过国家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