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利用“5G+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1/08/13 科技 浏览次数:328
一键启动,实时观察生产状态;一键开采,实现矿区远程操控;一键解决,优化分析提供最佳生产方案。如今,乌海市一大批传统工矿企业搭上5G智能快车,在智能化大潮中“华丽转身”,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工作人员请注意:1号皮带机准备启动,刮板机准备启动,采煤机准备启动。”在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矿调度指挥中心,随着一组预警提示音相继传来,工作人员正盯着大屏幕,在远程操控台上不停地操作着手柄上的按钮,此时,地下400米深处的采煤机械开始运作了。这也是乌海市首家5G智能化井工煤矿的神经中枢。“现在不用下井就可以对井下150多台设备进行无延时操作,同时通过电脑数据,我能很直观地看到井下工作面的采高、矿压、支架平直度和设备的运行状态等实时参数。”老石旦煤矿机电科副科长李锋说。
老石旦煤矿矿井通过5G无线网络和万兆工业环网,实现工作面数据的高速传输和井上、井下数据的传输,工作人员在地面就可以对井下设备“一键”启停控制和远程干预操控,形成了工作面“无人跟机、有人巡视,自主割煤为主、远程干预为辅”的工作新模式。老石旦煤矿副矿长李明星介绍:“5G智能化井工煤矿建设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减员增效,我们计划减少100人左右,关键是保证安全生产,实现了少人无人则安,同时还改变了职工的作业环境,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感。”
科技“易容”,让老矿区旧貌换新颜。与此同时,乌海市传统产业在转型过程中也在运用智能化新模式,披上“科技”的嫁衣,摸索科学发展之路。在乌海中联化工有限公司中控室,通过监控设备可以看到工厂内随处可见出炉机器人、自动翻车机等设备,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8.5%以上,在称重计量、采样、卸车、自动化验、智能配料等各个环节无需人工操作。乌海中联化工有限公司设备副总工程师冀瑞峰向记者介绍正在操作机械手的工作人员时说:“他是我们今年新招聘的应届毕业生,经过一个多月的技能培训,就可以很熟练地操作设备了。在过去比如说出炉工,需要40岁到50岁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现场进行操作,大家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安全风险很高。作为传统的制造业,我们现在就是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发展,做到了本质安全,生产效率提高了30%左右。”
“5G+人工智能”让传统产业呈现出发展与安全共赢、创新与效能共生的新气象。截至目前,乌海市已有登云企业790户,同时投资1.9亿余元建设19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其中5个项目已完成,未来,乌海市将继续鼓励企业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积极推动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推动乌海市由传统工矿城市向生态城市、创新城市、智慧城市转型迈进。
下一篇: 鄂尔多斯市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