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乌海市利用“5G+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全线加快进程,空心板预制完成

  中交路建承建的白音察干至永泰公高速...

学青会闭幕 内蒙古自治区校园组代表团收获满满

汇聚青春力量,绽放拼搏光彩,11月15日晚,中华人...

乌海供电公司:双节在岗保电网,忠于职守敢担当

  近期,在大家欢度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乌...

乌海地区配电网成功实现首次不同变电站纯遥控合环转带工作

  9月23日1时30分,“青山站10千伏四条线路...

文明单位展风采:农发行准旗支行开展首个“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

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不断夯实政治理论之基

    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贯...

“内蒙古晒能生物”创始人孟克:科学管理,品质生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生活...

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听到总书记说‘伟大成就就是党和人民一...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

1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2年内蒙古...

通辽市科尔沁区:为创业梦想“贷”来新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通辽市科尔沁区...

乌海市利用“5G+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1/08/13 科技 浏览次数:126

一键启动,实时观察生产状态;一键开采,实现矿区远程操控;一键解决,优化分析提供最佳生产方案。如今,乌海市一大批传统工矿企业搭上5G智能快车,在智能化大潮中“华丽转身”,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工作人员请注意:1号皮带机准备启动,刮板机准备启动,采煤机准备启动。”在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矿调度指挥中心,随着一组预警提示音相继传来,工作人员正盯着大屏幕,在远程操控台上不停地操作着手柄上的按钮,此时,地下400米深处的采煤机械开始运作了。这也是乌海市首家5G智能化井工煤矿的神经中枢。“现在不用下井就可以对井下150多台设备进行无延时操作,同时通过电脑数据,我能很直观地看到井下工作面的采高、矿压、支架平直度和设备的运行状态等实时参数。”老石旦煤矿机电科副科长李锋说。

老石旦煤矿矿井通过5G无线网络和万兆工业环网,实现工作面数据的高速传输和井上、井下数据的传输,工作人员在地面就可以对井下设备“一键”启停控制和远程干预操控,形成了工作面“无人跟机、有人巡视,自主割煤为主、远程干预为辅”的工作新模式。老石旦煤矿副矿长李明星介绍:“5G智能化井工煤矿建设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减员增效,我们计划减少100人左右,关键是保证安全生产,实现了少人无人则安,同时还改变了职工的作业环境,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感。”

科技“易容”,让老矿区旧貌换新颜。与此同时,乌海市传统产业在转型过程中也在运用智能化新模式,披上“科技”的嫁衣,摸索科学发展之路。在乌海中联化工有限公司中控室,通过监控设备可以看到工厂内随处可见出炉机器人、自动翻车机等设备,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8.5%以上,在称重计量、采样、卸车、自动化验、智能配料等各个环节无需人工操作。乌海中联化工有限公司设备副总工程师冀瑞峰向记者介绍正在操作机械手的工作人员时说:“他是我们今年新招聘的应届毕业生,经过一个多月的技能培训,就可以很熟练地操作设备了。在过去比如说出炉工,需要40岁到50岁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现场进行操作,大家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安全风险很高。作为传统的制造业,我们现在就是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发展,做到了本质安全,生产效率提高了30%左右。”

“5G+人工智能”让传统产业呈现出发展与安全共赢、创新与效能共生的新气象。截至目前,乌海市已有登云企业790户,同时投资1.9亿余元建设19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其中5个项目已完成,未来,乌海市将继续鼓励企业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积极推动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推动乌海市由传统工矿城市向生态城市、创新城市、智慧城市转型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