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给种子装上中国“芯”
发布时间:2021/10/03 科技 浏览次数:189
中国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是黄河西北地区最大的种质资源基地,种质库里有两万多份种子,简直就是种子的殿堂。这个种质基因库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就建在曾经荒芜的盐碱地上,如今种业科技产业园、种质资源博物馆、种质资源保存库等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为了让更多种子不再“向洋”而积蓄力量。
这片建筑群中,最具特色的要数种业科技产业园,其外形酷似翱翔的鸿雁,外墙上绘有阴山岩画中古朴的牛羊等牲畜图案。种业科技产业园的核心是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资源库,包括可保存植物种子活性50至100年的长期保存库、长期保存植物个体完整基因序列的基因库、可保存种子活性10至20年的中期保存库、常温保存植物种子的短期保存库。
试管帘里收集展示的是不同地区植物种子,可以清楚的看到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不同的种质资源也有它们不一样的美丽。
修复生态环境所用到的材料——生态包里根据科学配比混合了土壤肥料还有几十种不同的草种,可以直接铺在地上也可以喷撒在山上。
20块显示屏组成的大屏上是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业大数据管理中心,这个大数据平台还有一项特别智能的功能,就是AI决策技术,通俗的来说就是“大数据告诉我们,种子应该种到哪里”。打开AI决策技术之后,首先看到的是巴彦淖尔地区的区位图,地图上绿色显示的就是适宜种植的地区,而红色和黄色就是不适宜种植的地区,作物不同,适宜生长的土壤和地区就有所不同。
河套地区有“塞上江南”之称,拥有1100多万亩耕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100至3300小时之间,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的4月至9月期间每日日照时数在10小时以上,加上黄河水系滋养,冲积平原土壤肥沃,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葵花籽、脱水菜生产基地。
近年来,中国向日葵产业培育出一批抗病性强、优质高产的食葵杂交新品种,如SH361、SH363、三瑞9号、JK601等,种植效益普遍较好。如今,中国食葵种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葵品种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国外食葵杂交种已退出垄断地位。优质的种子种出优质的食葵,巴彦淖尔出产的优质葵花籽畅销全国,还通过“一带一路”远销中东、欧洲地区,年出口量达30多万吨。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向日葵研究所所长李军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现代农业的革新和竞争是以种质资源为核心的科技较量。未来,种业科技产业园在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将助力更多种质资源的选育、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现代种业。
巴彦淖尔市种业科技产业园还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培育、选育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地形特点的优质高产优良地方品种,满足河套地区农业发展及生态建设需求。此外,产业园还与专家团队共同致力于提高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及荒漠化地区植物新品种培育水平,为草原植物和北方干旱半干旱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