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让优秀人才扎根乡村
发布时间:2022/06/24 新闻 浏览次数:181
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兴安盟突泉县坚持把人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军,在“选育管用”上下足功夫,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拓宽渠道“选好种”
“你好,我是从突泉县走出去的大学生,我想通过所学所能,反哺家乡……”正在西南大学读博士的李晓贺看到了家乡发布的《突泉县乡土人才招募令》,作为一名95后高层次人才,她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在看到招募令后,第一时间拨通了突泉县委组织部的电话。
2022年年初,突泉县放宽视野、主动出击,发布《突泉县乡土人才招募令》,将高校毕业生、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村能工巧匠、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列入乡土人才选才范围,聚焦县域发展,广聚英才,登记造册、分类建档、定期更新,近100名优秀人才通过招募被吸纳到了全县的各个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同时,突泉县探索以才引才的人才引进“链式效应”,发挥专业人才的影响力和桥梁作用,吸引各类别的专家人才关注突泉县、集聚突泉县。
锤炼本领“培好土”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既需要高科技人才,也需要本土专才。聚焦帮带提升,突泉县通过搭台研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践行好“以才育才”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
“老师给我们讲了草编的基本知识、手法、技巧等几个方面知识,让我们老百姓在家门口学习到一项实用技能,拓展了增收致富渠道。”突泉县水泉镇水泉村村民杨艳秋高兴地说。
为了能够让草编小技能释放大能量,水泉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多次邀请专业草编老师教授手工技巧。作为水泉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2021年度优秀学员的李凤华,是前几批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培养的人才之一,也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教授百姓技术的同时,她还助力开拓新市场、新产品,逐渐带动了一方产业的振兴。
突泉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157个实践基地,包括党性教育基地14个、技能培训基地39个、岗位锻炼基地104个,采取个性化培训、菜单化讲学方式,举办培训班、开展观摩活动,扩大技能提升覆盖面,真正使人才培育成长在实践一线、人才队伍壮大在基层一线。
严管厚爱“修好枝”
从养殖户再到村党支部书记,突泉县六户镇和丰村的孙明早已成了村民的“主心骨”,像孙明一样受到过乡土人才培养的村干部在突泉县不是少数。
为了依法依规规范管理,更为了突泉县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从人才的吸纳到培养,突泉县建立起县、乡、村三级乡土人才管理责任制,形成组织部门牵头,各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具体抓落实的人才管理工作格局。采取个人自荐、村党组织推荐、乡镇党委认定的方式,自下而上层层选拔、联审资格,最终确定培养对象。
作为突泉县突泉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第一批成员,新生村支委委员贾楠已然成为了新生村不可或缺的“半边天”。作为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贾楠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开设村民讲堂,有效推动了新生村庭院经济发展。课程讲得怎么样?效果如何?在一月一次的全县党建巡回观摩活动中自然见分晓。在活动中,来自每个乡镇、村屯的各类人才齐聚一堂,在交流中碰思想、比差距,在观摩中看成效、亮本事,进一步培养乡土人才的综合能力,激发乡土人才的担当作为的主动性。
择优选拔“用好才”
走进突泉县太平乡赛银花村致富带头人黄银昌的家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从养殖大户到产业指导员,再到村党支部书记,黄银昌角色转变了,责任更大了。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曾经的贫困户李喜春慢慢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牛达人”。
突泉县大力实施乡土人才选用工程,靶向识人,按需选人,真正把有思路、有经验、有干劲的真人才选出来。2021年,全县有166名思想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乡土人才被推荐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为乡土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