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撂荒地 打造“聚宝盆”
发布时间:2022/06/05 新闻 浏览次数:198
拖拉机、覆膜机等农用机械在田间穿梭往来;十余名产业工人埋头铺设地面滴灌节水管道;几名农区居民抡起锄头和耙子,把土地打理得松软平整;7000余株葡萄苗已经冒出嫩叶,在阳光下茁壮生长;地膜下水汽蒸腾,刚播种的玉米种子正在积蓄破土的力量……5月27日,乌海市乌达区三道坎街道胡杨社区一片广阔的农田内,一派农忙景象。
“多少年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场景了!没想到这片撂荒地经过整合还能有这样的新气象。把土地流转出去以后,我不仅能拿到一笔流转租金,还能回地里打工,这真是好事儿呀!”正在田间参与劳作的李志忠说。
在胡杨社区,有不少像李志忠这样的居民。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地里的活干不动了,家中的耕地基本处于撂荒状态。
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今年年初,胡杨社区通过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验等方式,全面开展撂荒地调查摸底统计工作,形成撂荒地花名册和统计台账,让撂荒地“底子清、情况明、数据准”。截至5月底,胡杨社区共摸排出16户约12公顷撂荒地。
针对社区土地存在规模小、分布散等现实问题,今年3月,胡杨社区牵头成立乌海市海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方面尽快落实国家整治撂荒地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拓宽居民增收致富渠道。
土地流转后,土地所有权性质会不会改变?土地流转协议到期后,合作社在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由谁来继续耕种?收益怎么划分?起初,不少居民对土地流转政策存在疑虑,保持观望心态。
社区工作人员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力度,挨家挨户答疑解惑,首批7户社区居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10年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约2.5公顷。
三道坎街道积极争取自治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资金,在撂荒地上发展葡萄种植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和管理,吸纳社区劳动力在葡萄园就业,以产业振兴带动社区居民增收致富,打造特色种植产业示范基地。
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葡萄树中间的空地上套种了玉米、绿叶菜等农作物,提高经济效益。这片沉寂多年的撂荒地被“唤醒”,焕发出了孕育果实的新活力。
看到流转出去的土地实现了专业耕种、规模化经营,越来越多有撂荒地的社区居民主动来到社区,签订流转土地协议。
昔日撂荒地被“唤醒”的不仅仅是土地的物理形态,更重要的是,它播下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种子,为增加居民收入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