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1/08/11 新闻 浏览次数:310
7月22日,世界首台120吨级纯电动交流传动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在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交付使用。经统计,该车相比传统燃油百吨级车,能耗降低50%,运行维护保养成本降低20%,采用纯电动动力系统后,单台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500吨,为碳达峰、碳排放目标顺利实现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一“硬核利器”的投入使用,是通辽霍林郭勒市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生动实践。
深度减排,展清新气质
5年来,霍林郭勒市累计投入生态环保资金40亿元,火电机组、电解铝全部实现超低排放,主要污染物整体减排90%以上;42项电解铝烟气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技术投入使用,减排效果更为显著;智慧环保项目投入运行,为精细化环境管理提供支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0天以上……
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质量”,霍林郭勒市按照让“冒烟的”都超低排放的思路,推动煤电铝全链条绿色转型,进一步强化源头防控,从煤炭、电力、电解铝三个方面着手,推动煤电铝全产业链深度减排,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煤炭方面,建设了封闭式储煤场、皮带输煤系统和集运站,实现了“储煤不见煤、运煤不露煤、产煤不散烧”;电力方面,对全部火电机组实行超低排放改造;电解铝方面,建成覆盖全部产能的电解铝烟气超低排放系统,主要污染物整体减排90%以上。创新实施的电解铝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加快了“高污染产业”向“绿色产业”演变进程。
矿山治理,绘生态底色
走进霍林郭勒市的各大露天煤矿,安全、环保标语处处可见,紫花苜蓿、沙棘等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霍林郭勒市积极行动,按照生态草原的标准抓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以硬干部硬作风硬措施完成矿山治理硬任务,生态修复工作按下“快进键”、干出“加速度”。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霍林郭勒市矿山企业完成绿化治理面积3.58万亩,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5家,所有应治、能治、可治区域全部动态“清零”,用3年时间补齐了40年的历史欠账,实现了矿山生态环境根本性、整体性好转。同时,按照“边开采、边内排、边治理”的要求,编制“一坑一策”治理方案,提前着手谋划矿山生态治理的“后半篇”文章,在获取生态效益的基础上,重点挖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建成“花园式”矿山,努力释放矿山治理的综合效益。
生态修复,提绿色颜值
眼下,是草原最美的季节。从霍林河畔花草芬芳的敖包山公园,到城北百鸟飞舞的静湖国家湿地公园,从绿草如茵的矿山排土场,到对望而立的可汗山景区,万物葱翠,百草丰茂,大地生机勃勃,一幅“大美霍林郭勒”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霍林郭勒市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良好生态环境需要,统筹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为产业发展铺就坦途。做好“治”的文章,深入落实河长制,全面推进河流水域岸线划定和保护修复,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象逐步显现。再生水回用率达到100%,被评为全国首批65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做好“退”的文章,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实施全年全域禁牧政策,累计回租种草4万亩、封堵修复草原便路5000亩,草原平均植被盖度上升至80%;做好“增”的文章,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战略,城市绿化总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
不断的实践、探索与创新,铺就了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如今,霍林郭勒市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档升级,生态文明已经成为霍林郭勒市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