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右旗:守护“绿色数据” 巩固草原生态建设成果
发布时间:2022/04/12 产业 浏览次数:174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近年来,苏尼特右旗把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农牧民增收、传承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抓手,全力守护“绿色数据”,将草原生态建设作为“护绿”“建绿”的重中之重,并紧密结合草情、畜情、民情,积极落实休牧和草蓄平衡制度,全旗生态体系稳步提升,草原生态和草场植被恢复实现质量、数量双增。
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巴彦高毕嘎查牧民鲁淑平已经提前做好草场休牧的各项准备。鲁淑平家在草蓄平衡区,有7000多亩草场,120只大羊。虽然鲁淑平饲养的牲畜数量少,但通过少养精养,120只大羊各个体壮膘肥,接羔成活率也达到了100%。在鲁淑平家羊圈的一侧,1000多捆近15吨牧草整齐的堆放着。为了减轻养殖负担和草场压力,鲁淑平每年都种植460亩全株玉米和牧草自给自足。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每年从2月底开始,鲁淑平就提前做好休牧准备,由于家中饲草料充足,鲁淑平自己还主动延长休牧期。
同样给草场提前“放假”的还有阿其图乌拉苏木赛罕锡力嘎查副书记格日乐朝克图。为了保证草原“休养生息”,格日乐朝克图一直保持着划区轮牧的生产方式。每年随着季节的变换和草场的长势,格日乐朝克图就把自家的5000多亩草场和租赁的7000多亩草场划分为六个区域,每个区域轮牧一个月,这样其他区域的草场就会得到休养。阿其图乌拉苏木赛罕锡力嘎查草原属沙漠化,根据草原情况,调整畜养结构,不仅能保护草场还能保证牛膘的质量,实现双赢目标。
据监测,2021年苏尼特右旗牧草返青率达到65%,全旗平均草原植被盖度达到18%、高度8厘米。从被动的“要我休牧”变为主动的“我要休牧”,草原生态系统发生了质的转变,牧民群众用实际行动还原了生态底色。
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是草原生态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为持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进一步巩固扩大休牧成果,苏尼特右旗及时召开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工作新闻发布会,并通过政府门户网、媒体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手机短信以及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开展休牧政策宣传。同时,成立3个春季休牧工作督查组,全力做好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执法监督指导,各苏木镇执法局和草原专职管护员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并对违规放牧现象从严查处。
为了保证休牧期间牧民舍饲喂养“粮仓”充足,有效降低广大牧民群众购买饲草成本,苏尼特右旗根据实际,每年制定出台《苏尼特右旗春季休牧期全株玉米补贴销售方案》,连续三年累计发放补贴全株玉米17024.42吨。与此同时,全旗7个苏木镇、63个嘎查村以集体经济为依托,与嘎查牧户签订春季休牧合同书,并为他们发放饲草料,切实将惠农惠牧政策落实到户,从根本上解决了牲畜饲草料短缺问题。
据了解,2022年,苏尼特右旗休牧面积为3092.16万亩,补贴标准从每亩0.75提高到每亩1.125元。通过实地样地监测,近两年苏尼特右旗休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牧草鲜重平均每亩110.69公斤,牧草干重平均每亩48.94公斤,草群平均高度为17厘米,草群盖度24.1%。与2010年同期相比,牧草鲜重平均每亩提高了73.82公斤,牧草干重平均每亩提高了37.24公斤,草群高度平均提高了7厘米,草群盖度平均提高了9%。同时牧草草群以小针茅、小叶锦鸡儿、隐子草、冷蒿、苎古葱、多根葱等多年生牧草为主,植被多样性恢复较快,草原生态补奖机制项目实施效果明显。
上一篇: 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牧民接羔忙
下一篇: 充分发挥窗口作用,营造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