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凉城县绿色有机农业的“蜕变”之路
乌海市海金送变电公司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活动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

西子湖畔第十四届那达慕尽显文化魅力

五月的杭州,翠色盈盈、风光如画。受疫情影响,西...

乌海供电公司负荷管理服务中心:落实一岗双责

  作为一名党员、支部书记,我时刻牢记用...

学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集团公司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轮训班学习心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近期,我...

暖心回归,优化升级!“内蒙古惠蒙保”正式发布!

4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内蒙古惠...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

1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2年内蒙古...

通辽市科尔沁区:为创业梦想“贷”来新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通辽市科尔沁区...

“内蒙古易中易农业”董事长张玉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推进数字化农业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包头稀土高新区:优质重大项目为经济蓄能

眼下虽已入冬,但在包头韵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

“数”说巴彦淖尔:服务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八百里河套广袤的田野上,只见风吹麦浪,却不见农...

凉城县绿色有机农业的“蜕变”之路

发布时间:2022/10/18 产业 浏览次数:14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以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实现了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产业兴旺,农民富裕。

金秋时节,五谷飘香。在云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机旱作农业种植基地,黍子收割机正在田地里来回穿梭,快速而利落地收割着黍子,密密麻麻的黍穗经过一道道工序后便被收割机“收入囊中”,收割、脱粒、装车等采收环节一气呵成,不一会儿便已经收割完一大块成熟的黍地,机械化作业给黍子收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凉城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全县耕地面积95万亩,全部通过无公害认证,其中10万亩获得国家绿色产品产地认定。粮食年产量一直稳定在4.2亿斤以上,202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4.6亿斤,比2012年增加22%,是内蒙古自治区33个产粮大县之一。

2020年,在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凉城县认真总结各地有机农业企业的成功做法、通过多方论证,开始发展旱作有机农业。按照“六个统一”(统一地块选择、统一肥膜使用、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种子选用、统一秸秆利用、统一销售平台)的要求,在岱海周边地区实施“水改旱”21万亩,建设5万亩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规划6大种植片区,涉及鸿茅镇、岱海镇、麦胡图镇、天成乡、六苏木镇、曹碾满族乡共6个乡镇、37个村委会、79个自然村。按照“一年起步示范、二年推广见效、三年辐射发展”的路径,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推广优质高产旱作良种、增施有机肥、采用以统防统治为主要形式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深松深耕和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建立健全以“三品一标”认证监管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监管体系,着力构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区,创建“凉城旱粮”有机农产品品牌,走出一条生产生态和谐相融、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旱作农业道路。

几年来,凉城县培育有机旱作农业6万亩,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增加到51万亩,籽玉米种植面积压减到25.7万亩,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建设高标准农田9.5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8%,逐步推动旱粮品种培优、品质提升。玉米、马铃薯、燕麦等20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凉城旱粮”区域公用品牌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注册认证。

在凉城,发展绿色农业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下一步,凉城县将继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守粮食安全生产底线,提升农产品质量,共绘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农业生产绿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