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打好“治路”“治车”组合拳 推动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发布时间:2022/03/31 产业 浏览次数:182
2021年以来,乌海市精准对接企业、群众需求,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出“治路、治车”组合拳,推动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记者在乌达矿区采访时看到,在一家企业的出口处,施工人员正在加紧建设一个沉淀池。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杨卫伟介绍:“现在正在建设的是一个专用洗车平台,这面是洗车台,那面是沉淀池。项目建成后,从厂区出去的所有运输车辆都要经过这里进行环保‘净化’,相比过去比较环保,扬尘现象明显得到控制。”
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乌达区切实做好“治路”问题整改落实工作,通过寻找问题症结,研究治理办法,持续开展矿区通行环境和安全隐患综合治理,矿区道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乌达区交通局负责人王凤英告诉记者:“2021年我们已修建乌达区运煤专线9.5公里,在此基础上,对道路两侧进行封闭,‘治路’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遏制了道路扬尘和污染。2022年我们准备修建7.3公里。”
2021年以来,乌海市着力打通矿区、园区公共道路微循环,推进实施一批重点道路整治、翻修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2459万元。投入资金10498万元对52条236.9公里主要矿区道路实施两侧全封闭管理,进一步加强矿区道路路域环境治理。“治路”“治车”工作是乌海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七治”工作的两项重要内容,在改善矿区道路环境的同时,乌海市严控重载车辆超限运输与扬尘污染。
在推进“治车”工作过程中,乌海市多部门联动,依托各超限检测站加大对货运车辆监管力度,在治理超限运输的同时,严格要求所有货运车辆实行封闭式运输,严防道路扬尘污染环境。乌海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乌达大队副大队长于涛向记者介绍:“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我大队持续加强路面监督检查力度和处罚力度,在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通过不定时、不定点的方式,对脱落、扬撒、超限超载运输、不覆盖篷布等违法违规运输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下一步,我大队将持续加强路面‘治车’联合执法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处罚一起,坚决做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2021年,乌海市共出动交通执法人员6755人次,共检测货运车辆77万辆,卸载分流货物2.2万吨。与此同时,乌海市不断加强货运车辆治超治污源头治理,建立货运源头企业生产信息采集、物流服务、车辆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截至2022年3月,该平台已接入企业45家,摄像头98个,监控拉运煤炭车辆6556辆,正在逐步实现对违法违规运输行为全面监控和动态管理,为高质量打赢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