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决战脱贫,不负时光不负人民
发布时间:2021/06/29 财经 浏览次数:239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
“今后五年,要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决不让一户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2016年1月,乌兰察布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发展目标,向全市做出如此承诺。
这是庄重承诺,这更是战前动员。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乌兰察布市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完善扶贫体系建设,强化精准扶贫举措,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赫赫战果书写在了乌兰察布5.45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
抗争贫困,为民而战。
2018年7月,丰镇市退出区贫县行列;2019年4月,国家深度贫困旗察右后旗、区贫县凉城县退出贫困旗县行列;2020年2月,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四子王旗、卓资县、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7个国家深度贫困旗县也退出贫困旗县行列。短短几年时间,乌兰察布市圆满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市29.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75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农牧民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9085元增加到2020年的13009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4163元增加到11783元。产业带动、易地搬迁、教育扶持、医疗救助、生态补偿……一揽子帮扶措施,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日子美起来。
这是脱贫质量不断提升的答卷,这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佐证。
征途漫漫,迈步再越。乌兰察布市将继续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为建设大美乌兰察布披坚执锐、勇立新功。
久久为功,水滴穿石;接续奋斗,踏平坎坷。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苦干实干、顽强作战,交出了脱贫攻坚硬核答卷,全市29.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75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
笃定初心凝聚扶贫合力
乌兰察布市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全市所辖11个旗县市区中,有8个国贫旗县、2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其中国贫旗县均为自治区级深度贫困旗县,占自治区的53.3%;有深度贫困嘎查村115个,占自治区的44.6%;有深度贫困人口5.96万人,占自治区的46.2%,是自治区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盟市之一。面对如此艰巨的挑战,不甘贫穷、向往美好的乌兰察布人没有退缩,也没有畏惧,而是披袍执甲,携手奔赴脱贫攻坚主战场。
为进一步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乌兰察布市充分发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各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核心作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出征,认真履行“前线指挥”责任。同时,乌兰察布市级领导全部联系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和贫困嘎查村,带头推动责任落实,各行业部门均设立专门的扶贫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层层传导压力,拧紧责任螺丝。
在自治区派驻旗县市区脱贫攻坚工作总队的基础上,乌兰察布市委向全市92个苏木乡镇分别派驻脱贫攻坚督导组,督导组组长由市直单位县处级领导干部担任,实现了乌兰察布市委对苏木乡镇脱贫攻坚日常督导全覆盖。
术业有专攻,帮扶要有道。为落地落实政策、组织实施项目、激发内生动力,乌兰察布市精准选派了5792名驻村干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其中为39个蒙古族人口较多的嘎查配备了78名既会国家通用语言又懂蒙古语的干部,着力打造一支“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脱贫攻坚骨干队伍。
乌兰察布市委、政府牵头抓总、市直部门协调推进、县乡党委主体落实、社会各界全面参与,众志成城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精准施策点亮美好生活
“现在看病不愁,有活干,有好房子住,要是没有国家扶贫好政策,我可能坚持不到现在。”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瀚乌拉嘎查,天亮掰着手指头,仔细算着脱贫攻坚给自己带来的“红利”。
走进天亮家中,房屋宽敞明亮,冰柜里的牛羊肉满满当当,液晶电视机想看哪个频道都能收到,同城市人生活相差无几。可是谁能想到,几年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天亮,因股骨头坏死不能劳作,一个人住在18平方米的危旧土房里,吃了上顿没下顿。
2018年初开始,通过上上下下的同力帮扶,天亮开始享受大病医疗保险、合作医疗补助,并办理了低保,住上了新房,有了水窖,还购买了基础母羊,新建了100平方米的暖棚和56平方米的储草棚。2019年底,天亮饲养的羊由10只发展到36只,鸡由30只变为50只,一年下来,收入超4万元。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乌兰察布市各级党委、政府继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这一年,天亮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年底前,纯收入近7万元,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天真的亮了!”
生动的脱贫故事,在乌兰察布市随处可见,一场与贫困的鏖战,带来了无数人命运的变迁。
2016年以来,乌兰察布市投入5.7亿元,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305处,直接受益贫困人口2.75万人。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资助扶贫政策,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2.5万人次,投入教育扶贫资金52.5亿元。住房保障方面,完成32.9万户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任务,整合小村116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得到了全面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全市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04万,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参保率达100%,同时积极推进“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均达到99%以上。
在高质量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的同时,乌兰察布市还在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光伏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等方面精准发力,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京蒙携手力拔贫困穷根
6月的化德,万物竞茂,花开草长,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走进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中心,20多位员工正低头忙碌着,一张张普通棉布在大家的巧手中,编织成各种造型精美的工艺品。这是北京市残联、东城区残联以及北京市部分企业家援建的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他们不仅资助了电脑、通勤车、设备等物资,还为其产品联系了稳定的销路,让当地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有了收入。
京蒙对口帮扶开展以来,北京市集中优势资源,在资金投入、产业合作、人才交流、教育医疗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给予了乌兰察布市大力支持,特别是2018年以来,京蒙对口帮扶变京蒙扶贫协作“升级版”,帮扶力度更大、帮扶举措更实。
2016年以来,北京市向乌兰察布市投入市、区两级京蒙扶贫协作资金14.07亿元,实施项目593个。2020年北京市及所属各区投入乌兰察布市京蒙扶贫协作资金5亿元,实施项目237个。产业合作方面,2020年乌兰察布市新引入企业28家,落实投资10.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7624人。劳务协作方面,8个国贫旗县共实现就业15629人。人才交流方面,北京市向乌兰察布市选派挂职干部25人、专业技术人才262人,同时,乌兰察布市向北京市选派挂职干部26人,并选派447人赴京跟岗学习交流。携手奔小康方面,8个国贫旗县与北京市各对口区均开展了对接互访工作,目前,北京市59个经济强镇与乌兰察布市61个贫困乡镇、136个社区与乌兰察布市138个贫困村、117家企业与乌兰察布市123个贫困村、84家社会组织与乌兰察布市81个贫困村、65所学校与乌兰察布市72个学校、63家医院与乌兰察布市的84家医院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帮扶活动持续推进、效果显著。
脱贫攻坚爬坡过坎,不负时光不负人民。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看乌兰察布市的变化,许多人尽享“农危改”政策,实现了“安居梦”;许多人在产业帮扶的带动下发展养殖,实现了“致富梦”;又有许多人通过异地搬迁,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成为“上班族”。历经艰辛奋战,乌兰察布市贫困面貌彻底改变,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未来,乌兰察布市将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