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五大工程”推进乡村振兴
石景山区代表团赴宁城县对接东西部协作工作,考察黑里河宿集村项目

4月18日至19日,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新...

打卡春日有机新生活,金典将春日营销玩出行业新高度

当春色积攒到四月,长势喜人的便不只是花草树木,...

人保寿险巴彦淖尔中心支公司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进社区、进商铺宣传活动

为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落实国家金融监...

塞外青城,草原明珠,泰康之家·蒙园体验馆正式开放

塞外青城,草原明珠,泰康之家·蒙园体验馆正式开放...

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调度管理处:元旦在岗保电网,坚守岗位照新年

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调度管理处:元旦在岗...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不断夯实政治理论之基

    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贯...

“内蒙古晒能生物”创始人孟克:科学管理,品质生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生活...

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听到总书记说‘伟大成就就是党和人民一...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

1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2年内蒙古...

通辽市科尔沁区:为创业梦想“贷”来新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通辽市科尔沁区...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五大工程”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11/24 商业 浏览次数:143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下辖3个镇、3个涉农街道,101个村、23个村转社区,农村人口11.2万。近年来,赛罕区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要指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五大工程”促进五个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花。

“红色引擎”工程推动组织振兴,激活发展动力

赛罕区全面优化村党组织“领头雁”队伍建设,发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乡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推进组织设置规范化,创新村干部教育管理方式,完善融合党建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引领能力,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按照“双好双强”标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实现党员比例、女性比例、学历水平和平均年龄“三升一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赛罕区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常态化全覆盖培训机制,分层分类对村“两委”干部进行轮训,开展学历提升182人,组织观摩学习,全面提升了村带头人队伍工作执行力、基层治理力、发展引领力。

加强党建引领机制创建,在赛罕区打造共治共享、融合发展的党建共同体13个,建立资源、需求、项目、完成清单292项,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89件;按照1名处级领导挂点、1名镇领导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机关单位包联的“4个1”整顿要求,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工作,推进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全面提升。

“富民党建”工程推动产业振兴,夯实振兴基础

赛罕区围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将“5镇级+8村级”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示范点“连点成链”,把“党建链”嵌入“产业链”,着力构建多元化乡村产业体系,采取“党建联合体+产业联合体+农户”模式,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模式,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在电商产业、果蔬产业、种养殖业、畜牧业、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等领域壮大发展13个产业化共同体,覆盖村级党组织41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32个、龙头企业9个、农民合作社15个,覆盖农户1958户。产业化共同体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花卉、奶牛肉牛养殖、饲草、观光农业等产业,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丰富。产业化共同体坚持自主发展与扶持发展相结合、重点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扶持发展前景好、规模效益高的集体经济项目,共争取集体经济发展资金750万元,扶持6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育苗提升”工程推动人才振兴,强化智力支持

赛罕区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强化乡土人才“培、引、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着力培养壮大“金种子”后备力量,将394名乡土人才纳入后备干部库跟踪培养,实施定期培训、跟踪锻炼、动态考核,全面提升后备人才乡村治理、带动致富能力,同时积极回引创新性、技术型人才,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障,促进乡土人才就近就业创业,打造了曙光村电商平台、潮岱村稻田蟹种养殖、七圪台村观赏花卉等一批新型农业产业示范项目。赛罕区全面实施“千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开展校地合作、企地合作、科技下乡、农村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113名科技特派员、221名农业院校专家、98名企业农技人员、274名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才、761名志愿者奔赴赛罕区乡村振兴“主战场”,广泛开展产业发展攻关、科学成果推广、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

“沁润乡土”工程推动文化振兴,焕发华美蝶变

赛罕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乡村振兴、文明先行”,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积极吸纳有威望、有能力的党员,新乡贤,道德模范等群体辅助村“两委”开展村务活动、移风易俗行动,成立“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会”,开展政策宣传、教育引导、规范管理等;采取“党建引领+乡风文明+主题党日”方式,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主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大文化领域投入,建好用好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站等阵地,打造特色文化墙,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合理制定村规民约,总结推广良好家风家训,依托传统节日传播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的良好风尚,让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改造农村户厕1.66万户,农村环卫作业实现一体化,水冲公厕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构建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集约高效、安全舒适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洁化、绿化、美化,着力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创建,乡村华美蝶变焕发活力。

“绿色屏障”工程推动生态振兴,释放环保红利

赛罕区坚持党建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发展生态产业为“金锄头”不断耕耘致富“惠民田”,在整治生态环境、转型观光农业、发展生态旅游项目的同时提升农业经济附加值,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

赛罕区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禀赋优势,打造民宿窑洞、蒙古族风情体验、农耕文化展示等集旅游观光、民俗餐饮于一体的观光农业项目;建设二道河村民俗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馆藏民俗用品8900余件,通过窗花、剪纸等多个非遗项目展示,推动非遗传承工作;积极开发马鬃山景区、九龙湾风景区、东干丈万亩园林、孔雀山庄等旅游区,努力构建集吃、玩、住于一体的旅游景观路线,以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油松、樟子松、云杉为主的生态林7000余亩,文冠果、本地山梨、山楂等经济林3000余亩,使广大农民尝到了“种树也能致富”的甜头,在引领村民致富的同时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