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呼伦贝尔:双脚丈量一方水土 日行千里览尽天下
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市海金送变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支部送清凉 战酷暑

  七月气温节节攀升,全市最高气温在38度...

K体育世预赛亚洲区,伊朗乌兹别克“老大”之争谁能拿下

K体育关注全球赛事,为球迷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弘扬北疆文化赓续历史文脉,体验国家级非遗鸿茅药酒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历史文脉”----乌兰察布市2024年...

轻喜到家再添五城!家政服务领军企业持续扩张

深圳轻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喜到家”)...

平凡亦有光、奋斗谱华章——致敬人保寿险内蒙古分公司最美劳动者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开创未来。怀揣着对工作的热爱...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不断夯实政治理论之基

    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贯...

“内蒙古晒能生物”创始人孟克:科学管理,品质生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生活...

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听到总书记说‘伟大成就就是党和人民一...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

1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2年内蒙古...

通辽市科尔沁区:为创业梦想“贷”来新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通辽市科尔沁区...

呼伦贝尔:双脚丈量一方水土 日行千里览尽天下

发布时间:2021/07/22 商业 浏览次数:187

曾几何时,崇山峻岭横亘难越,离离草原广袤难行。而如今的呼伦贝尔,一条条公路纵横交错连接着城市和乡村,一座座桥梁凌空而起承接着快捷和平安,“四横三纵、十四出口”国省干线公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曾几何时,日常出行只有靠“双脚丈量”,自行车是家庭的奢侈品,汽车是遥不可及的梦,天上的飞机也只存在于仰望。如今的呼伦贝尔,汽车已成为很多普通家庭的交通工具。公交、自驾、出租车、火车、飞机等都是人们根据需要可选择的出行方式。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在交通强国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回望呼伦贝尔的交通发展,时代的进步和变迁清晰可见。

从193公里到28839公里

赵保良今年87岁,是土生土长的海拉尔人。他回忆,新中国成立前海拉尔都是土路,刮起风来大街上总是尘土飞扬。解放初期,现在的中央大街和胜利大街被铺成了砂石路,虽然走在上面坑坑洼洼,但却是当时海拉尔最像样的两条大街。当时中央大街两边都是清一色的小平房,胜利大街两侧都是杨树林,各单位每年都来这里植树。据《海拉尔市城建局志》记载,1953年,中央大街水泥路建成,是海拉尔第一条上等级的马路。当时其他旗市居民来海拉尔一般都是坐马车或步行。

交通兴,百业兴。新中国成立以来,呼伦贝尔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路不通、道难行、交不便、通不畅”的局面转变成今天“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美好画面。一幅幅繁忙的交通场景,映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呼伦贝尔交通的发展和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呼伦贝尔市交通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仅为193公里,且大多数是利用草原自然路和东北沦陷时期修建的旧路基,经行车碾压、养护提高而形成的,晴通雨阻,通行十分困难。到1978年,呼伦贝尔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62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5倍,但既无一级公路,更无高速公路,公路交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公路交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公路建设成就辉煌,令人振奋。随着海拉尔至拉布大林等15条高等级公路,尤其是绥满高速阿荣旗至海拉尔段公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呼伦贝尔市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截至2017年,基本形成4条高速、5条国道、9条省道为骨架的“四横三纵、十四出口”国省干线公路网格局。

截至2020年底,呼伦贝尔市公路总里程2883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7公里,一级公路777公里,二级公路2137公里,三级公路4364公里,四级公路20360公里,等外路694公里。全市公路路网密度达到11.39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

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走远路还要背上干粮。家住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郭灵芝说:“早年间从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到海拉尔根本没有客车,只有拉煤的马车。我们来海拉尔,都是走路,大约需要2个小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开始全面的经济建设,工业也开始起步,有了解放牌汽车。海拉尔于1958年引进了2辆公交车,始发站是三角地,终点站在建设乡,3站以内票价5分钱。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了人们重要的出行工具,那个时候自行车就相当于十几年前的汽车,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上世纪90年代,摩托车逐渐多起来,但那时普通人并不容易买到,需要托人才买得到。改革开放初期,大多数工薪族月薪只有四五十元,不吃不喝攒钱半辈子,也买不起一辆轿车。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国产到进口,各品牌的汽车4s店陆续落户呼伦贝尔,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汽车。目前,呼伦贝尔市机动车保有量为46.8万辆,其中,汽车有41.9万辆,摩托车4.4万辆。

代步工具的变迁,书写出改革开放以来呼伦贝尔市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如今,可提供人们选择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绿色出行的观念正在兴起。很多有车一族开始选择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骑共享单车、步行的人开始增多。很多电子软件可以时时查看自己行走的“步数”,人们以自己每日步行的距离远、时间长为炫耀的资本,开始自愿回归这种原始的健康出行方式。

从简陋的绿皮火车到舒适的空调列车

深绿色的车身、低廉的票价、拥挤的车厢、可以上下开启的窗户、缓缓后移的风景……很多人对火车的认识,最早都源于绿皮火车。绿皮火车虽然无法与如今动车、高铁相提并论,但绿皮火车作为一个交通时代的重要符号,深深地刻录在几代人的记忆中。

20世纪,绿皮火车里经常可见紧张激烈的牌局和热火朝天的对话,那熟悉的“啤酒饮料矿泉水,瓜子花生八宝粥”“来,腿收一下”,回想起来依旧让人记忆深刻。海拉尔区一酒行的70后老板张志军回忆,第一次乘坐火车是5岁时从鄂伦春自治旗的小二沟老家去加格达奇的舅舅家探亲。那时的火车票还是硬纸壳材质的。“妈妈嘱咐我,她带的东西多,走得慢,让我先上车占个座位。谁想下车的人太多,我挤不上去,后来妈妈把我从开着的窗户塞了进去。”张志军笑着说。

呼伦贝尔市最为知名的绿皮火车当属1980年开通的K274次“草原列”了,它往返于呼和浩特和满洲里市之间,途经山西、河北、北京、吉林、黑龙江五省市,行程2500余公里。2021年1月19日,“草原列”完成它最后一次旅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快捷和舒适的空调列车。

海拉尔站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始建于1901年。2008年,由国家铁道部和呼伦贝尔市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海拉尔火车站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海拉尔新火车站于2012年12月28日投入使用。站房建筑面积14584平方米,东西长181.8米,南北进深43.05米。海拉尔站现有3个站台9站线,全为高等站台。车站内有地下通道,可以停靠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如今,海拉尔火车站主站房是一座功能完善,充分体现民族风格的现代化建筑,大幅提升了海拉尔中心城区的城市窗口形象。

“十四五”期间,海拉尔区、满洲里市将推进高铁项目,届时我们的出行又有了新选择。

从身份象征到普通出行工具

海拉尔东山机场(2011年更名为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始建于1932年,是当时日本关东军为军事需要而修建的。1950年7月1日,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立,飞起了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民航的首个航班。1955年,苏方股份全部移交中国,正式成立了中国民航海拉尔站。

赵保良说,起初只有领导才能坐飞机,后来规定宽松些,经过领导特别批准也可以乘坐。那个年代,能坐飞机是身份的象征。1974年,赵保良出差到哈尔滨。从领导同意坐飞机那一刻起,就觉得自己高了一级,当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当时从海拉尔飞到哈尔滨的票价是38元。

1988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先后对东山国际机场进行了7次改扩建。原有的土质跑道逐渐改为2600米长,能保证波音737和BAE一146等中型飞机起飞的水泥混凝土跑道。2006年,跑道南侧新建的2800米跑道可起降波音767—300以下机型。目前,该机场拥有16972平方米的航站楼,站坪面积达44688平方米,共设7个C类机位,站坪机位总数18个,可达年旅客吞吐量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万吨,飞机起降达到3万架次/年。2020年,随着民航华北局对《变更呼伦贝尔机场使用水泥混凝土跑道许可证》的批示文件,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已成为集团公司第一家飞行区等级为4D级(B757)的机场。

2017年,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达到217.2万人次,超过包头二里半机场,位居内蒙古自治区支线机场第一。2018年,呼伦贝尔机场共保障各类飞行起降20002架次,完成旅客吞吐233.85万人次,货邮吞吐5767.4吨,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0.7%、7.7%和15.4%。在全国245座机场排名第58位,内蒙古自治区支线机场第2位,逐步成为华北地区支线机场的领跑者。

如今飞机已成为普通百姓便捷的出行工具。目前,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已有运营航线62条,30家航空公司参与运营,可通航46座城市。呼伦贝尔扎兰屯市、阿荣旗、根河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通用机场已实现通航,新巴尔虎右旗机场建设完成,陈巴尔虎旗和满归通用机场建设正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