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新 >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做好残膜回收 助力土地“排毒养颜”
鸿得利眼镜店向抗洪一线捐赠6万元配镜券 退伍店主五年公益路温暖全城

(通讯员:赵建新)近日,丰镇市经历了严峻的防汛...

赤峰分公司:赴赤峰监狱开展法制警示教育活动

为持续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7月11日下午...

从好房子到理想家!尚品宅配全屋星级定制:揭秘门墙柜一体化的高阶密码

导语: 当“反内卷”成为行业共识,居住空间的迭...

赤峰分公司:瓦南加油站及时科学处置暴雨山洪灾害

赤峰分公司:瓦南加油站及时科学处置暴雨山洪灾害 ...

让每个生命出彩:海亮科服以“文化+科技”双轮驱动重塑呼市八中教育生态

2025年中考,呼市特优重点高中英才计划录取11人,...

农发行察右前旗支行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2025年5月12日为第17个防灾减灾日,为做好全行防灾...

农发行察右前旗支行积极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谱写金融为民新篇章

金秋9月,察右前旗支行积极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不断夯实政治理论之基

    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贯...

“内蒙古晒能生物”创始人孟克:科学管理,品质生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生活...

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听到总书记说‘伟大成就就是党和人民一...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做好残膜回收 助力土地“排毒养颜”

发布时间:2022/05/03 创新 浏览次数:203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日前,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春播和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现场培训会在干召庙镇举行。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临河区各镇村宽广的田地里一辆辆农机载着残膜回收耙、缺口耙等农具进行残膜回收、土地深翻、施肥和播种工作,河套大地处处孕育着春的希望。

地膜覆盖可起到保水、保肥、保墒的作用,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但地膜极难降解,易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残膜回收也一直是临河区农业方面的重点工作之一。干召庙镇新丰村党支部书记康孝利说:“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残膜回收力度,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加大残膜回收力度,还农田一片绿色。残膜回收同样也在临河区乌兰图克镇东兴村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每年春种、秋收之前,东兴村的村干部和农户们早早就开始为残膜回收工作做足准备。村里通过广播、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向种植户宣传农用残膜回收政策和面源污染防治等内容,与村民签订《乌兰图克镇关于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协议书》,并发放相关宣传册、告知书。在残膜回收的过程中,村委会全程检查督导,对每一块地进行验收,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薄膜残余,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新国标膜相比旧膜更厚一些,铺起来省了许多事,而且回收率也提高了。为了鼓励农民回收地膜,我们按照每公斤2元的价格回收,村民在自主回收后,拉到村里的统一回收点,统一回收过称。”东兴村妇女主任康琴说。去年,乌兰图克东兴村共收取旧膜6040公斤,回收率达到80%—90%,剩余没有回收的部分比较完好,可以在地里再次利用,做到一膜两用。

地膜回收不仅保护了土壤,而且极大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农户们都意识到了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以前地膜不回收,就是在翻地的时候把膜又翻在了地里,影响作物扎根,要不就堆在地垄上,风一吹就吹的满天都是。自从开始回收地膜和农药瓶以后,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有些人在路上遇到残膜、农药瓶也会随手捡起来,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东兴村村民王再光介绍,他去年种了6亩地,使用了一捆半农膜,回收地膜20多斤,共卖了40多元。

2021年,在控膜减污方面,临河区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不覆膜作物种植面积,种植小麦、牧草、中药材等不覆膜作物面积22.04万亩;推广玉米后茬免耕种植向日葵“一膜两用”技术10万亩,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30亩,向日葵扩行降密栽培技术12.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