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小鸡心果做强乡村振兴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2/10/10 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164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通辽市开鲁县9万余亩鸡心果陆续进入采摘季,果农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走进开鲁县林发村,一串串红彤彤的鸡心果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果农郝志敏和工人们穿梭在林间,只见果农们一会儿俯身摘低处的果子,一会儿上树摘果,动作娴熟而敏捷,顷刻间,又大又红的鸡心果就被收入囊中。说起果园的经济效益,有着7年果树管理经验的郝志敏打开了话匣子:“我家20亩地果园今年迎来了盛果期,果的质量非常好,不愁卖,客商亲自来我们村收果。能摘一万多斤果,按四块钱一斤计算,能收入三万到四万块钱。”
鸡心果又名锦绣海棠,因其果实形如鸡心,色如血,故取名为“鸡心果”。开鲁县作为鸡心果的原产地,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开鲁县北兴村、黑龙坝镇高若村、麦新镇林发村陆续发现了鸡心果,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全市果树品种选优时发现了该品种,并进行选育研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土壤、气候条件,使开鲁县的鸡心果色香味俱佳,维C含量是普通苹果的3倍左右,有着苹果中“维C之王”的美誉。每到鸡心果收获的季节,多地客商如约而至。
“我来开鲁收果有10年了,每年的收购量在100万斤左右。开鲁鸡心果的亮度和甜度都非常好,品质一年比一年好,在黑龙江市场广受欢迎。”黑龙江客商高佰全介绍道。
乡村产业兴旺,离不开合作社的带动引领。开鲁县红满园果树专业合作社就是一家致力于果农培训、技术指导、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合作组织。这几天,合作社800亩鸡心果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每天都会有70多名工人摘果、装箱,带动了当地果农务工增收。
“我们把鸡心果作为精品果进行销售,让老百姓看到果的价值,后期还要进行鸡心果的初加工和深加工,在果干、果汁、果罐头上下功夫,把鸡心果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增收。”开鲁县红满园果树专业合作社销售负责人庄丽媛说。
开鲁县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将林果产业作为提升县域经济,加快“强县富民”进程的“五大产业”之一,重点扶持,形成了从国家到自治区、市、县、镇、村完备的技术体系,保证开鲁县的林果产得出、质量好、卖得好。同时,开鲁县加强冷链配套建设,已建成水果冷藏库和气调保鲜库7000平方米,此外,还有6000平方米冷库正在建设中。已购进移动冷库5台,形成完备的冷链储藏体系。
开鲁县的林果产业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果品经济林已经发展到30万亩,其中鸡心果栽培面积9.32万亩,盛果期面积1.56万亩,年产鸡心果1.56万吨,三年后全部进入盛果期,年产鸡心果10万吨。全县果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