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林西县大井镇“3+1”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1/12/22 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121
寒冬时节,艳阳高照,在汩汩流淌的嘎斯汰河与查干沐沦河交汇处,神州华夏第一缕青铜冶炼的火光在这里升起,这里就是因青铜而闻名的赤峰市林西县大井镇。如今,在这片土地上驻足远望,硬化平坦的乡间小路纵横相连,高标准设施农业暖棚成方连片,蔬菜大棚内的瓜果蔬菜长势喜人,农牧民家中充满欢声笑语,富饶的小镇处处焕发着无限生机。
串点成面,村民腰包“鼓”起来
冬日里,大井镇万亩设施农业扶贫园区的大棚内暖意十足,一阵清新的果香扑鼻而来。大棚种植户王子良正在采摘他的“宝贝”——无花果。“这无花果可是好东西,皮薄味美,挂果周期长,药用价值还高,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今年我就挣了10万多元,这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王子良一边采摘一边难掩内心的喜悦说道。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大井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力以赴稳增长、扩总量,把项目建设作为主要着力点之一。2019年,大井镇建设万亩设施农业生态扶贫产业园,规划面积10000亩,打破行政村界限,以大发村、中兴村、大川村为中心,围绕菜、药、牛三大主导产业,按照产业发展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把坡改梯、中草药、养殖业、红松果林等特色产业串点成面,形成由红松岭、金鸡岭、向阳岭和产业园组成的“三岭一园”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持续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大井镇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运营模式,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扶贫资金,对园区企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引导带动当地农户主动参与经营。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井镇通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全镇设施农业产业水平提升,为当地群众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我们大井镇利用资源优势,把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大井镇万亩设施农业生态扶贫产业园发展。2021年,园区产出实现经济收益44万余元,带动园区农户人均增收6000元。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大井镇镇长李志强介绍。
多点开花,幸福日子“甜”起来
“以前农闲的时候,我们就去外地打工,等过年的时候再回来,现在村里有了中草药种植基地,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而且挣得一点也不比外边少,有活干就有收入,现在我们心里很踏实。”大榆树村村民李建勇说。
为使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大井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典型示范、大户带动,积极建设中草药种植基地,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实现村民“基地建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走”的愿望。
“苍术、桔梗这些中草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一点也不愁销路,前景很好,同时发展中草药种植还解决了我们村的就业问题。”大榆树村党总支书记郭永军说。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区发展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大井镇继续扩大中草药种植规模,对旱地进行坡改梯改造,引进内蒙古恒广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订单收购等方式,转变农户传统作物种植方式,积极引导当地合作社、农户主动参与,在旱地梯田发展仿野生中草药黄芪种植,让“苦药材”结出“甜日子”。截至2021年年末,镇内中草药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0余亩,亩效益达5000元以上,带动周边200余农户通过种植、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增收。
变废为宝,指尖经济“秀”起来
走进大井镇玉米皮手工制作精品展区,《梅兰竹菊》《春色满园》《大展宏图》等一幅幅精美的玉米皮工艺美术作品整齐陈列。在一旁的制作区,农村女性变身“艺术家”,现场“秀”起了技术,经过处理的玉米皮在她们的指尖灵活地跳动着,没多久,一个精致编织小花瓶就呈现在众人眼前。“谁能想到,过去被随地乱扔的玉米皮,现在也能为我们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村民代云平熟练地摆弄着手中的玉米皮高兴地说。
为促进农村妇女就业,大井镇经过多方考察,结合当地玉米种植面积广、玉米叶产量大的实际,积极发展玉米皮手工艺产业,引导群众“变废为宝”,“调制”增收致富“新佳肴”。大井镇整合妇联、残联、文化旅游体育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力量,利用好政策,以东方红村为核心,向南带动红星村、向北辐射东风村,大力发展巩固贴画产业,并定期开办培训班培养骨干,不断扩大引领效应。
同时,大井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展公司化管理,进行分户小作坊生产,采用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研发设计、统一商标标识、统一订单回收的营销模式,变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社会化大生产,逐步形成“高端做贴画、创意新特奇,低端做编织、种类样样齐,回收有订单、价格有保障,自己有销路、链条要拉长”的产业发展大格局,打造出“林西玉米皮手工艺品发源地”这块金字招牌。
擦亮底色,美丽村庄“靓”起来
走进大井镇大发村,红墙碧瓦的村落在青山碧水中格外显眼,村内乡村广场、文化长廊、草原书屋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昔日“脏乱差”的小村庄,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村容整洁、道路平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的美丽新农村。
“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大发村才有了现在的新变化。原来路两旁都是柴火、杂草,自从人居环境整治开始后,路两旁的垃圾没了,还种上了花花草草,家里也建起了厕所,以前哪敢想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村民姜国严看着村里的变化感慨道。
大井镇着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落脚点,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大井镇召开多次座谈会,对做好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根据“政府牵头、行政村主责、群众主体”的工作机制,汇众智、聚群力,出良招、谋良策,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一体推进;积极探索农村垃圾有效处理方法,在镇内建设垃圾中转站、收集点,不断完善“户清理、村收集、镇转运或填埋”的垃圾清运处理模式。同时,大井镇建立保洁员、垃圾收转运队伍、环卫设备管理员、网格监督宣传员四类队伍,疏通人居环境整治渠道,并通过评比“美丽家园”、公布负面清单、兑换积分等方式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群众自觉履行“门前三包”,实现了“垃圾不堵路、垃圾不堵心”,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一时净到时时净,由一处美到处处美的转变。
内外兼修,乡村振兴“活”起来
“晚上6点到村委会广场集合了!”大井镇大川村舞蹈队队长李佳拿着大喇叭走街串巷地通知村民。每天晚饭过后,跳广场舞成了大川村村民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一段段充满活力的舞蹈、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已成为大川村每天夕阳下的美景。每逢节假日,村委会还会组织各舞蹈小队进行比赛,秀出舞技、展出风采,营造出团结友爱的村庄氛围。
大井镇以乡村文明之风吹响乡村振兴之号,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引领示范作用,调动全体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自觉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尚。
大井镇持续开展思想道德和乡风文明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民夜校”,大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同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井镇积极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目前新建文化活动室1处,村级文化广场9个,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同时培育文艺宣传队20余支,群众文化生活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让村民在闲暇时光与繁忙之时都有丰富的精神食粮,村风、民风得到进一步升华,群众文明素质得到质的飞跃。
“近年来,大井镇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这条主线,着力转变思路理念、完善体制机制、狠抓贯彻落实,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规范、打基础,抓落实、强服务,探索出一条全域环境整治、产业融合发展、就地就业创业、多种经济相互依存、聚力生态赋能、多种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之路。全镇上下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大井镇党委书记李立刚信心满满地说道。
一张蓝图从容运笔,美好愿景变为现实,近年来,大井镇因地制宜,立足产业发展战略定位,瞄准特色优势,强化服务协作,改善营商环境,高站位谋划、高起点布局、高标准实施现代农业建设项目,打造以菜、药、牛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以玉米皮手工艺特色产业为支撑的“3+1”产业发展格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画卷正在大井镇徐徐展开。下一步,大井镇将立雄心壮志奋勇前进,坚决扛起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持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铿锵前行,以实干担当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用实际行动奋力谱写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大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