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采煤不下井 “黑领”变“白领”
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市海金送变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支部送清凉 战酷暑

  七月气温节节攀升,全市最高气温在38度...

K体育世预赛亚洲区,伊朗乌兹别克“老大”之争谁能拿下

K体育关注全球赛事,为球迷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弘扬北疆文化赓续历史文脉,体验国家级非遗鸿茅药酒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历史文脉”----乌兰察布市2024年...

轻喜到家再添五城!家政服务领军企业持续扩张

深圳轻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喜到家”)...

平凡亦有光、奋斗谱华章——致敬人保寿险内蒙古分公司最美劳动者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开创未来。怀揣着对工作的热爱...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不断夯实政治理论之基

    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贯...

“内蒙古晒能生物”创始人孟克:科学管理,品质生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生活...

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听到总书记说‘伟大成就就是党和人民一...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

1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2年内蒙古...

通辽市科尔沁区:为创业梦想“贷”来新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通辽市科尔沁区...

采煤不下井 “黑领”变“白领”

发布时间:2022/04/18 新闻 浏览次数:234

从出大力、流大汗的人力挖煤,到机械化、自动化割煤,再到远程遥控采煤……“挖煤不下井,输煤不见煤”是“煤三代”赵剑正在经历的智能煤矿时代。

赵剑是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的一位普通职工,也是名副其实的“煤三代”。1958年,赵剑的爷爷赵树仁从山东辗转到了当时的乌达市,在五虎山矿参加工作,成为乌海市第一代煤炭产业工人。

在赵老的记忆中,刨锤、大板锹曾是矿工们的主要劳动工具。上世纪五十年代,井下工作面作业环境差,采煤要靠炮采,运输靠人力用板锹攉。地底阴湿的环境里,矿工们满面尘土一身煤灰,还要随时冒着各种不可测的风险,说是“四块石头夹一块肉”毫不为过。

转眼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赵剑的父亲赵怀成接过父亲手中的重担,也到五虎山矿参加了工作。尽管当时他所在的矿山井下条件改善了许多,但井下工作仍然是一份又脏又累又辛苦的活儿。赵怀成被分到了安装队,经常要处理的问题之一就是“矿车掉道”。由于生产条件有限,负荷过重的矿车一走,轨道就会扭曲变形,稍有不慎矿车就会掉道。当时机械化水平较低,沉重的矿车在狭窄的井下巷道里需要靠矿工抬上轨道,他们的辛苦可想而知。

煤矿生产的风险依然存在,虽然木支护换成了液压支护,爆破采煤也发展为普通机械化采煤,但掘进工们常常还是一身灰满脸土,下一次井除了牙齿和眼睛是白的,其余都是黑的。

父辈们的经历,让赵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都想逃离矿山。但幸运的是,他赶上了好时代。2018年,随着乌海能源公司智能化建设的起步,智能化矿井建设一年一个样儿,几年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在这里落地实践,“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里越走越宽。

“煤三代”赵剑见到的井下生产作业环境已与父辈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随着煤矿井下5G无线通信网络的成功应用、智能化采煤、快速掘进装备广泛应用,很多老矿都实现了固定岗位无人值守、选煤过程冗余控制靠系统平台,没有机械轰鸣声、没有飞扬的煤尘;整洁敞亮的调度指挥中心内,身穿雪白衬衣的工作人员对井下的采煤机、液压支架、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等设备“一键”启停和远程干预,采用“无人跟机作业,有人安全巡视,地面远程操作”的方式就能完成生产工作。过去常态化综采工作面,每班生产人员至少14人,如今减至5人,人工效率也提高近3倍。

赵剑也常常与身边的朋友讨论今日的变化。他的同行——黄白茨煤矿采煤机司机赵会世感慨地对他说:“我干采煤司机几十年,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能在地面的空调房里操纵采煤机。”

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劳动强度逐渐降低,职工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智能化矿山建设让昔日的“黑领”变成“白领”,“煤黑子”这个对矿山工人的谑称也将彻底归入历史尘埃。

2021年,乌海能源公司通过大力推进“一优三减”,优化生产系统,所属生产矿井全部实现了“一井一面”生产,率先取消了夜班作业,矿山安全保障水平更是得到显著提升。

这就是赵剑感受到的幸福生活。

当然,在我们的新时代,像赵剑一样的年轻一代矿山工作者们,也正积极投身矿山智能化建设,他们攻坚克难、打破常规,在智能化建设的大潮下凭借勇气和智慧改革创新,续写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