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休牧工作全面启动
发布时间:2022/04/15 新闻 浏览次数:240
临近谷雨,草原上春天的气息越发浓郁,河道内水流湍湍,泥土中青草跃跃欲试地要冒尖,处处是万物萌动的希望。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巴彦杭盖嘎查牧民乌日格希勒图站在自家草场上,看着高高矮矮绵延至远方的陈草,不由地喜上心头:“草原陆续返青了,休牧期后,这里的景色会更美。”
4月10日起,锡林郭勒盟13个旗县市(区)草畜平衡区陆续开展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工作。据了解,2022年是《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颁布实施后第一年休牧。按照规定,全盟实施春季休牧政策的草场面积扩大到2.5亿亩,占全盟可利用草场的89%,休牧时限由30天延长至45天,补贴标准从0.75元/亩提高到1.125元/亩,补贴资金约2.8亿元,休牧补贴金额是近四年来最高的。
“我储备了青贮和饲料,还有一部分剩余的干青草。每天搭配着喂养,营养均衡,足够牲畜平稳度过45天的休牧期。”乌日格希勒图家有5600多亩草场,是草畜平衡区,饲养了300多只羊、100多头牛。进入3月后,他提前做好了草场休牧的各项准备。谈到休牧的好处,他表示,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能有效避免牧草过早被牲畜啃食、踩踏而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牧草种群退化,草场生态好了,牲畜的养殖质量就会提升,收入自然也就高了。
为不断巩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果,2018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在草畜平衡区启动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工作,进一步科学合理利用草原生态资源,推动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现代生态畜牧业经营管理转变,促进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五年来,我家都是在11月中旬左右进入半舍饲、半放牧状态。这样做的支出确实比散养增加了很多。但在出栏时,我家的牛犊普遍比散养的牛犊生长速度快、出栏早。每头小牛犊卖价都在9000元左右,总体算下来收入是一样的,但却减省了草场的使用。”满都呼家在正蓝旗桑根达来镇吉呼兰图嘎查,这里地处浑善达克沙地深处,生态脆弱。他表示休牧不仅是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有利契机,更是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方法。
全盟春季牧草返青期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全盟天然草地平均盖度达到24.9%,与上年相比增长了0.5个百分点;平均高度达到7.4厘米,草原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改善。通过实施春季休牧,牧民经营方式逐步由传统的粗放分散型向集约规模化转变,由单一的天然放牧向天然放牧与舍饲半舍饲相结合方式转变,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自觉性普遍增强。
此外,为加强基础保障,每年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期间,各旗县市(区)积极筹措,通过采取政府储备、牧民储备及协调调运等措施,做好饲草料储备工作。据农牧部门初步统计,春季休牧期间,全盟储备饲草达3.5亿公斤以上。同时,各地分别采取政府补差价、发放补贴和低于市场价出售饲草等多种措施降低饲草价格,确保休牧期间的饲草料供应。
上一篇: 赤峰人社:多方聚力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