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天蓝地绿水清就是乌海幸福的“底色”
打卡春日有机新生活,金典将春日营销玩出行业新高度

当春色积攒到四月,长势喜人的便不只是花草树木,...

人保寿险巴彦淖尔中心支公司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进社区、进商铺宣传活动

为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落实国家金融监...

塞外青城,草原明珠,泰康之家·蒙园体验馆正式开放

塞外青城,草原明珠,泰康之家·蒙园体验馆正式开放...

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调度管理处:元旦在岗保电网,坚守岗位照新年

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调度管理处:元旦在岗...

工期仅82天!呼和浩特重点工业园区热力管网项目加速建设中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 219 个...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不断夯实政治理论之基

    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贯...

“内蒙古晒能生物”创始人孟克:科学管理,品质生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生活...

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听到总书记说‘伟大成就就是党和人民一...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

1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2年内蒙古...

通辽市科尔沁区:为创业梦想“贷”来新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通辽市科尔沁区...

天蓝地绿水清就是乌海幸福的“底色”

发布时间:2022/03/07 新闻 浏览次数:133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生态脆弱的乌海,对绿色情有独钟。

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十年间,乌海人用一张张“国字号”的绿色名片,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写下了闪光注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决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更多绿色福祉。

“如今空气好了、环境美了,人的心情自然也跟着好起来了。再过几天,红嘴鸥又要来做客了,它可是咱乌海人的‘老朋友’了。”一位在乌海湖畔漫步的市民说。春回大地,封冻的乌海湖加速消融,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相约去湖边散步,静待一座城寒衣蜕去重披绿装,尽情展现勃勃生机。

乌海市地处沙漠环抱之中,干旱少雨是最显著的气候特征。受惠于黄河,2014年,一座雄伟大坝造就出百里大湖,乌海不仅有了水的灵动,乌海人也实现了滨水而居的梦想。山水沙城的独特景色,每年都会为这座西北小城吸引来上百万的游客。

曾经的乌海,赤裸群山连着坦荡戈壁,是内蒙古乃至全国沙化、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但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激发着乌海人对绿色的渴望和追求。他们斗酷暑、战风沙,一棵棵、一片片播撒着绿色的希望。

甘德尔生态文明景区,满目葱茏,丛叶舞动,令人心旷神怡;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水鸟啁啾,芦苇摇曳,充满了诗情画意;公园街道,绿树掩映,花香鸟鸣,绽放城市无限生机。如今,乌海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5平方米,“五分钟休闲绿地”和“十分钟休闲圈”是这座国家园林城市的靓丽写真,“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更成了市民诗意生活的“标配”。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过去“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支撑了乌海市经济快速发展,但因为忽视环境容量有限性和生态承载脆弱性,致使生态环境严重透支。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更好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乌海市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定力不动摇,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坚持治矿、治企、治水、治车、治路、治气、治场一体推进,坚决向污染宣战,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集中力量解决环保突出问题,全力打造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的美丽乌海。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物料堆场扬尘污染整治等重点治理工程,统筹推进矿区自燃火点治理、排土场整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累计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13座,排土场火点实现“动态清零”,200余公里矿区道路实现全封闭管理。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常态化开展“清四乱”行动,黄河乌海段水质保持Ⅱ类;出台《海勃湾生态涵养区保护条例》《乌海市地下水保护条例》,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比例;3座园区污水处理厂和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11个行政村全部完成生活污水整治,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

扎实打好净土保卫战。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纳入清单管理,3个工业园区均配套建成工业固废处置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推进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膜提效“三控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负增长;建成日处理能力为2吨的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实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

“三大保卫战”持续展开,彰显了乌海市保护环境的决心,展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

生态环境和污染问题,表面上是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结构、发展方式问题。

宁肯牺牲发展速度、牺牲GDP,也绝不能牺牲生态、牺牲环境。在转型发展关键期,乌海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鲜明导向,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双碳”“双控”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底线,把节能减排降耗作为引进、建设项目硬指标,倒逼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向绿色要发展红利,努力在生态与发展、美丽与富裕中实现共赢。

焦化产业整合重组升级有序推进,精细化工比重逐年提高,传统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迈进;氢经济示范城市创建破题开局,锂电池、可降解塑料等一批优质项目布局落地,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稳步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2021年,乌海市经济总量达到719亿元,工业总产值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大关,人均GDP突破10万元。经济增长的背后,是生态效益的提升。

一切成就,都是过往。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乌海也不例外。2021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释放出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强烈信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战略定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始终把保护母亲河摆在突出位置,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乌海力量。

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梳理近年来的发展成果,乌海底气十足: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乌海市最大的民生工程、最有效的民心工程。展望未来,乌海信心满满:发展之“绿”,将是乌海坚定不移、始终保持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