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高新区:“五链融合”营造近悦远来优质人才生态
发布时间:2023/01/07 产业 浏览次数:117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人才合力谋发展。
2022年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秉承“政策引才、产业用才、服务留才”的新理念,以系统性更强、含金量更高、针对性更准、覆盖面更宽、集成度更广的引才模式,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融合贯通、相互带动,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优质人才生态,广泛吸引各类人才前来筑巢创业。
搭建聚才引才“凤凰台”
成功获得800万元的包头市首笔“人才贷”,内蒙古博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王亚雄欣喜不已。“作为入驻稀土高新区16年的老牌科技型企业,这笔800万元的资金对于企业下一步的业务拓展、市场拓展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王亚雄说。
首笔“人才贷”的成功发放,是金融活水助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一项重大举措。王亚雄告诉记者,贷款办理过程很顺畅,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办好了所有手续。这笔贷款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鼓励和认可、对企业来说是“及时雨”更是信心的加持。
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广泛引育留用各方面人才,为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近年来,稀土高新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稀土高新区人才引进培育八项措施》,匹配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推动人才政策落实。推动《包头市重点产业博士硕士引进行动计划》等政策落地,用好市级拨付专项资金280万元,稀土高新区1:1匹配280万元,成功为重点领域企业引进博士硕士紧缺人才39名。
驻区企业宏远电器、英思特稀磁、威丰电磁等作为稀土高新区人才政策红利的受益者,企业人才结构愈加优化、梯队培育更加合理、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企业通过培育打造‘内蒙古自治区级研发中心’,成功引育20名技术创新人才。目前,研发中心30余人的研发团队接连在‘取向硅钢隧道式高温退火设备关键技术与工艺优化’‘新能源汽车用高强高效稀土取向硅钢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获得了1800万元的创新资金支持。”包头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刘宝志说。
记者了解到,2022年,稀土高新区已集聚“万人计划”人才、“草原英才”“鹿城英才”等个人151人,团队45个。企业研发中心集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228人,入库人才达1821人。
涵养人才培养“蓄水池”
日前,随着两栋单体建筑、178套住房的成功封顶,稀土高新区投资1.6亿元打造的“高新人才公寓”即将于2023年落成并具备交房条件。
人才公寓建设是稀土高新区推进人才战略、人才强区的关键一环。据稀土高新区公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王丽英介绍,高新区在包头市率先筹备人才安居保障住房建设工作,就是通过为“才”筑“巢”,营造尊才尚才的良好氛围,解除人才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稀土高新区积极扩大人才“蓄水池”,以“三服务一促进”助力人才工作开展,建立内蒙古自治区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双良硅材料、江馨微电机等企业提供专业人才服务,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供给和保障。利用人才服务专班精准服务,广泛向企业征集紧缺急需岗位225个,支持双良硅材料等3家重点产业链单位或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产业链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育科研经费60万元,服务企业人才需求。探索市场化引才机制,与中国技术创业协会、赛创未来等机构共建市场化引才平台,引育了一批优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采取“事业编制企业用”等方式,为高新区重点产业领域企业集聚紧缺急需人才。
五湖四海引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稀土高新区全力推进市区两级人才政策落地落实,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人才项目支持奖励。联合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等开展企业青年科技创新“1+1”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形成产学研互动模式,打造产学研教一体的示范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稀土高新区逐步形成了高层次人才、专业型紧缺人才、新就业或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人才分层分类政策惠及、相互衔接的政策体系,实现了从人才集聚区向区域人才强区的转型跨越。
上一篇: 巴彦淖尔:保稳提质 对外开放发展劲头十足
下一篇: 乌海:闯出一片“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