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呼和浩特:守护绿水蓝天 擦亮幸福底色
乌海市海金送变电公司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活动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

西子湖畔第十四届那达慕尽显文化魅力

五月的杭州,翠色盈盈、风光如画。受疫情影响,西...

乌海供电公司负荷管理服务中心:落实一岗双责

  作为一名党员、支部书记,我时刻牢记用...

学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集团公司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轮训班学习心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近期,我...

暖心回归,优化升级!“内蒙古惠蒙保”正式发布!

4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内蒙古惠...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

1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2年内蒙古...

通辽市科尔沁区:为创业梦想“贷”来新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通辽市科尔沁区...

“内蒙古易中易农业”董事长张玉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推进数字化农业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包头稀土高新区:优质重大项目为经济蓄能

眼下虽已入冬,但在包头韵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

“数”说巴彦淖尔:服务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八百里河套广袤的田野上,只见风吹麦浪,却不见农...

呼和浩特:守护绿水蓝天 擦亮幸福底色

发布时间:2022/10/27 产业 浏览次数:12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纯净的蓝和明亮的绿成为呼和浩特的最美“底色”。

守住蓝天白云让市民尽享生态美

“天朗气清,抬头望是醉人的‘青城蓝’。碧水泛波,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生态绿’。你说美不美?”日前,家住呼和浩特市东河附近的市民王彤把随手拍的风景照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引来不少朋友点赞。在她看来,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她的幸福指数也随之升高。“最大感受就是蓝天越来越多了,特别是近年来,感受最为明显。”王彤告诉记者。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并进,让市民的生态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秋日的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水磨村,一栋栋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依次排开,一条条乡村小道蜿蜒盘旋,各种鸟类自由飞翔,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不绝于耳。民居、村庄、田园、各种动物与绿水青山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让这里的村民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

在打造“青城蓝”的同时,呼和浩特市还不断加绿化力度,厚植“生态绿”。2021年,全市建成口袋公园和社区游园186处、城市绿道220公里,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绿化清秀指数排名第2位。在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成吉思汗公园附近,亭、台、树、水相映成趣,点缀在公园周边。沿着公园内的步道漫步,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生态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如今的首府,山水相融、景城相融。这是首府坚定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取得的显著成果。

守护绿水青山让市民尽享景色美

微风吹过,大黑河的水面上漾起层层涟漪。野鸭浮游在宽阔清净的水面上,一会儿在水中冲浪,一会儿在水中嬉戏。

“越来越多的野鸭在这里栖息,说明这里水质及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附近的居民张建军说:“每到春秋,众多野鸭、水鸟在这里嬉戏。它们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引吭高歌,向人们展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统筹推进河湖治理,全市河湖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湿地公园数量逐年递增。从过去的河道狭窄、杂草丛生,到现在的一年四季、季季皆景,从过去的“不会管”到现在的“管得好”,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呼和浩特市扎实推进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和坚定决心。

此外,呼和浩特市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目前,呼和浩特全市森林面积已达到5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0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72平方米。近年来,呼和浩特荣获“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如今,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山区,从北部大青山前坡“生态绿带”到南部大黑河“郊野花带”,从东河西河小黑河“环城水带”到丝路公园“文化轴带”……一个个生态建设项目次第展开,黄色褪去、绿意渐浓。呼和浩特市正在马不停蹄地向绿而行、向美而行,向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全速前进。

守住绵绵乡愁让百姓尽享村庄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之一。呼和浩特市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各级党政一把手真抓实干,推动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带头,带领村民把各项工作举措落实落细;村民积极广泛参与,既当宜居家园的建设者,也当建设成果的享受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乡村振兴凝聚了民心,夯实了的基础。

洁白的瓷砖、冲水式马桶、干净整洁的环境,这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河南村村民姚改花家厕所现在的样子。“改厕‘改’出了新生活,干净又卫生,心情都跟原来不一样了。”姚改花一边打扫厕所一边说。

姚改花家厕所“大变样”是呼和浩特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此外,垃圾处理的方式也影响着农村居住环境的质量和村民的幸福指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格此老村村民对此深有感触。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环境真是大变样了,原来的垃圾坑‘摇身’变成了小广场。同时,每家每户都有分类垃圾桶。保洁员会定期对这些分类垃圾桶进行清理。如今,垃圾没有了,街道变干净了,空气清新了,村庄面貌也焕然一新,我们的日子别提多舒心了。”

呼和浩特市农村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不仅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自然风光重现,也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了环境美、村民富、乡村兴。

接下来,呼和浩特市将在绿色打底的美丽画卷上,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继续建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在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良性发展轨道上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