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发布时间:2021/10/27 财经 浏览次数:228
居住环境从土胚房、砖瓦房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普通楼房,再到如今的复式住宅、花园别墅;教育从小学、中学、师范学校到现在的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就医条件从卫生技术人员只有百人到现在遍布城乡的卫生医疗机构……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瞩目,居民收入水平显著增加,人口素质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现在我们老两口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环境干净,生活方便,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居住在临河区四季花城五区的李显梅今年75岁,她向记者讲述了她家住房条件一步步改善的历程。
“最早我家在临河区新华镇民义村,住的是3间土房。上世纪八十年代,家里生活条件好转,又在新华镇街上盖了5间砖瓦房。后来又搬到了临河区,在园丁小区买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楼房。”李显梅回忆道:“第一次住进楼房,做饭不用烧柴火,水冲厕所就在家里,那种新鲜感至今我还记得。2010年,我们又搬到了现在的楼房,140多平方米,儿子女儿、孙子外甥回来都能住下。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不仅咱老百姓住房条件改善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大变化!”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目前,巴彦淖尔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农村牧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6.8平方米,比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6平方米和7平方米分别增长了5.8倍和5.2倍。
“记得1975年时,我闺女得了肺炎,当时就狼山镇有医院,我们每天抱着娃娃走60多里路去打针。”今年70多岁的赵大娘想起当年给孩子看病时的艰难,眼睛红红的,“哪像现在,小区门口就有社区医院,看病根本不用发愁。”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品质生活为目的,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各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今后五年,巴彦淖尔市要让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成为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健全,城乡更加宜居宜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