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傍城经济”破题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1/09 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1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城镇化率达到94%,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目前农村常住人口仅剩1万多人,其中60周岁以上人口占55%,70周岁以上人口占34%。
东胜区农村距离城区较近,最近的罕台镇距城区只有5公里、不到10分钟车程;较远的泊尔江海子镇距城区也只有38公里、约半小时车程。
乡村逐渐“老”去,失去了发展的活力,是东胜区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乡村离城市很近,能搭上城市前行的顺风车,又是东胜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如何让留下来的农牧民过上富裕日子?服务城市、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傍城经济”就是答案。
定向种养面向城市
“我家有13座大棚,纯收入能有50多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罕台镇九成功村郝家渠社的高永平说。
罕台镇九成功村靠近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城宫,距离东胜城区也只有15公里。这两年,九成功村的大棚经济蒸蒸日上,大棚所产西红柿、黄瓜、水蜜桃、葡萄等无公害果蔬直销城区超市,供不应求。
面向城市,突出特色、突出增收,镇有不同,村有侧重。目前东胜区农村自产瓜果蔬菜仅占市场份额的5%,上升空间很大。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东胜区积极推进乡村产业发展,采用创收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主攻城市需求量大的特色农产品。
九成功村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把一块村集体土地分成了400份租给城里的市民当自家的“菜园子”。“一份30平方米,按照服务项目的不同,收取300元到500元的租金。现在这种认养模式很受大家欢迎。”村党支部书记李铁锁说。
2018年,罕台镇撖家塔村成立了田园丰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酒坊、油坊、粗粮加工厂;2019年,撖家塔村把闲置和撂荒的土地全部流转回来,种植了大量油菜花,夏季可供人参观,秋天可将果实榨油。现在,撖家塔村已经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产业循环链:村里种出的高粱、油菜花用来酿酒、榨油,成品的油和酒销往城区,下脚料用来喂牛,牛的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窖存,再洒回田里成为肥料,滋养地里种植的油菜花、高粱等作物,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油渣、酒糟营养价值比较高,比喂草和其他饲料还好,喂出来的牛肉质鲜美、很受欢迎。”罕台镇撖家塔村刘家渠社村民王占义说。
多种经营融通城市
走进泊尔江海子镇柴登村六社,5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的光伏板格外引人注目。柴登村六社5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由11个村联合内蒙古昂辉光伏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500余万元建成,于2020年9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设计运营25年,年发电量约850万度,每年可为柴登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而且柴登村村民还可额外获得150亩土地流转收益。
东胜区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入股等形式,发展百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以“企业+党支部+合作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2021年我们村形成了‘农光互补’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140亩紫花苜蓿,养殖300只鸡,在地面种养殖,在地上发电,这样下来每年村集体经济又能增加3万元到5万元。”柴登村党支部书记杨二飞说。
位于柴登村的东胜区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两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项目,规划建设高标准节能日光温室100栋,并配套建设分拣、冷链等基础设施,建成后不仅能让周边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也能丰富东胜区及周边地区群众的“菜篮子”。
利用城市的优势资源促进乡村发展,乡村获得了发展就可以和城市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乡村又“年轻”了。
仅2020年,东胜区政府就投入资金2亿多元,重点建设了种植类、养殖类、加工及配送类项目14个。农村与城市建立起顺畅的信息、物流、市场流通体系,吸引了不少外出青壮年返乡。眼下,有的村子美化环境搞旅游,有的村子搞养殖,有的村子流转大块土地搞规模化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发展效益日益显现。
假日经济服务城市
每年的5月到10月,灶火壕村就进入了旅游旺季,许多市民到这里来采摘果蔬、品尝新鲜的牛羊肉。近年来,村里新建的“燚林和谷”项目,还能让游客感受丛林穿越的乐趣。东胜市民用半天时间就能领略乡村美景、愉悦身心、缓减压力,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东胜区做细做精乡村“假日经济”,适度发展休闲娱乐项目,极大发挥了“城边村”的优势,通过服务城市,发展自身。
2021年,东胜区共实施乡村产业发展项目23个,打造了灶火壕村乡村旅游项目、柴登村亚高原训练基地、海畔村种养殖建设等一批优秀项目。
每当夏日来临,柴登村中国北方亚高原训练基地的足球场上就会人头攒动、哨音不断,让沉寂的小村庄变得异常热闹。
撤乡并镇后,柴登村旧农畜交易市场和原柴登村八中及柴登小学的房屋都闲置了。本着“既不大修,也不大建”的原则,柴登村在帮扶单位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室的帮助下,建成中国北方亚高原训练基地,盘活了废弃资源。项目投资2000余万元,总占地7万余平方米,现有天然草坪足球场7个,运动员餐厅1处,公寓120余间,住宿可容纳340人,可开展足球、棒垒球、橄榄球等多项体育训练,以及拓展训练、研学、教学等。基地自2019年9月份试运营以来,已举办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培训班、内蒙古足球协会E级教练员培训班、“天马”俱乐部集训班以及旗区俱乐部足球联赛等多项活动。
这里不仅是成年人周末放松的首选,也是孩子们假期拓展训练的最爱。“基地规模大、场地正规、草坪好,食宿条件也非常不错,孩子们特别喜欢这里。天然草坪缓冲性能好,能有效降低队员扭伤、摔伤几率,让他们尽情发挥。而且在这里能随时和其他俱乐部沟通交流、打比赛,训练质量非常高。我们希望能和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定期组织队员来基地训练和比赛。”骤风足球俱乐部教练郝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