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乌海市:社会救助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打卡春日有机新生活,金典将春日营销玩出行业新高度

当春色积攒到四月,长势喜人的便不只是花草树木,...

人保寿险巴彦淖尔中心支公司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进社区、进商铺宣传活动

为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落实国家金融监...

塞外青城,草原明珠,泰康之家·蒙园体验馆正式开放

塞外青城,草原明珠,泰康之家·蒙园体验馆正式开放...

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调度管理处:元旦在岗保电网,坚守岗位照新年

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调度管理处:元旦在岗...

工期仅82天!呼和浩特重点工业园区热力管网项目加速建设中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 219 个...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不断夯实政治理论之基

    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贯...

“内蒙古晒能生物”创始人孟克:科学管理,品质生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生活...

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听到总书记说‘伟大成就就是党和人民一...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

1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2年内蒙古...

通辽市科尔沁区:为创业梦想“贷”来新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通辽市科尔沁区...

乌海市:社会救助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发布时间:2022/05/06 新闻 浏览次数:130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2022年以来,乌海市民政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法规制度,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好政策加持社会救助心中有“底”

如何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社会救助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功能。2021年12月《乌海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具体措施》出台实施,创新社会救助方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优化社会救助程序、规范基本生活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大力推进智慧救助等26项举措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强化低保保障,充分发挥兜底保障功能。2022年1月31日,新修订的《乌海市最低生活保障认定办法》开始实施,进一步降低申请门槛,扩大保障范围,简化审核确认流程,将低保办理时限缩短至30个工作日,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截至3月底,乌海市有低保对象4552户6999人,累计新增低保对象38户56人,低保人数占该市人口总数的1.5%,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342.58万元。对低保对象中的未成年人、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乌海市按照不超过低保标准的30%比例提高补助水平。

强化监管机制,规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乌海市民政部门不断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规范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协议,督促监护人全面落实照料护理责任,确保特困供养人员“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截至3月底,乌海市共有特困供养人员291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179.47万元。

强化临时救助,织密扎实救助网络。按照“特事特办、快事快办”原则,乌海市民政部门简化工作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启动“先行救助”及时解困帮扶,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给予先行救助;对存在重大生活困难的家庭或个人,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救助力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截至3月底,乌海市共临时救助179人次,支出资金35.31万元。

强化责任落实,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条件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乌海市民政、财政部门加强协调,及时安排社会救助资金,确保各项救助资金每月10日前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建立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加强值守,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电话抽查询问告知机制,电话抽查访问困难群众达1155户。同时,乌海市积极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持续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强化服务整合,积极探索发展服务类救助。今年,乌海市将以现有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为基础,扩大购买服务项目和内容,围绕困难群众实际需求,给予特殊困难人员实物救助,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以社会救助、老年服务、困境儿童服务等为重点的服务类救助,推动形成适应社会救助对象需求的“货币+实物+服务”的救助方式,让民政服务更便捷、更高效、更贴心、更有温度。

信息化赋能高效救助心中有“谱”

乌海市民政部门积极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方式,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际,通过社会救助信息化系统,实现低保和临时救助申请、审核、审批工作全流程网上办,推动社会救助事项办理“不见面、零接触”。

信息化赋能,提升了社会救助申请便利化、管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救助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社会救助识别的准确性。

“低保微服务平台”助力温暖救助。居民群众通过关注乌海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可办理低保申请业务,查询办理进度,实现困难群众低保申请自助化、审核确认透明化、在享信息公开化。社会各界人士可通过乌海市民政部门微信公众号及时上报辖区内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

社会救助智能申报一体机实现智慧救助。乌海市民政部门大力推进社会救助服务信息化改革创新,探索构建“互联网+社会救助”服务模式,在市民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和20个镇(街道)放置社会救助智能申报一体机,提供自助申请、公示查询、材料打印等服务,做到社会救助服务7×24小时“不打烊”。

移动办公系统推进高效救助。居住地申请,户籍地审核确认、领取救助资金,乌海市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现社会救助本市辖区内通办。通过手机登陆智慧救助移动办公系统APP,乌海市民可以随时申请救助事项,了解社会救助办理进度。民政部门可以进行远程移动端审核审批,缩短办理时限,提升社会救助经办效率。

乌海市民政部门利用低保对象定期报告系统,实施低保对象在线认证,确保动态管理及时到位。截至3月底,乌海市通过手机移动端完成定期报告低保对象20479人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大数据助力精准救助心中有“数”

精准救助,始于精准认定。乌海市民政部门加强与相关部门间数据共享,运用大数据,确保精准救助、精准帮扶。

坚持逢救必核。通过社会救助信息化系统与内蒙古自治区居民家庭经济核对信息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实现救助受理和核对业务一键提交,精准认定救助对象。同时,该系统会根据申请对象输入的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刚性支出等信息,自动计算家庭总收入,扣减家庭因患病、就学等增加的必要刚性支出后,准确计算申请家庭人均收入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实际差额,合理确定补助水平。

坚持在享必核。通过居民家庭经济核对信息管理系统,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户籍、车辆、住房、社会保险、个体经营等收入和财产信息进行核对,全面掌握救助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2022年,乌海市民政部门与乌海市大数据中心签订数据资源使用许可与保密协议,实现公安、不动产等部门信息数据共享。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乌海市民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乌海市防止返贫监测部门数据共享办法(试行)》,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按季度定期交换共享乡村振兴、医保、住建、残联等部门相关信息。通过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防止返贫监测信息平台数据共享,持续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基本生活保障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截至3月底,乌海市享受政策的已脱贫户197户454人,其中享受低保158户330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10户10人,10人均为分散供养,享受社会救助政策户数占已脱贫总户数的85%,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切实巩固。

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持续强化。乌海市现有低收入人口5707户,纳入低保4552户,纳入特困供养救助290户,低保边缘对象和支出型困难人口865户。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和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33人参照“单人户”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

乌海市民政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力增进民生福祉,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以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为抓手,着力构建民政领域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