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一盘棋做谋划 多条线兴产业
发布时间:2022/08/04 产业 浏览次数:103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有好的收入,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基础。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地貌复杂,境内70%是梁峁山区,20%是沙漠,10%是平坦地区,素有七山二沙一分田之称,境内有黄河冲积平原区、沙漠区、砒砂岩丘陵沟壑区、煤炭开采复垦区等,立地条件千差万别。如何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哪些产业、怎样发展,成为振兴乡村需首要解答的问题。
“以‘优蔬、碱米、杂粮肉牛、肉羊、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为发展导向,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这是准格尔旗发展乡村产业的指导思想,也是总体纲要。
2021年,准格尔旗成立乡村振兴生态统筹发展中心,制定出台《准格尔旗推进振兴重点产业扶持政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设立乡村振兴资金1.7亿元,统筹各级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8294万元,用于农业农村各类项目建设,以“驻百村、访民情、强产业、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切实解决好“发展什么”的问题。
传统产业是什么?潜在优势有哪些?关联产业有哪些?借力项目有哪些?随着这些问题找到答案,准格尔旗的广袤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龙头企业、镇属国有公司、村集体合作组织等一批企业和组织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带来了资金“活水”、全新的运作方式和崭新的发展思路,实现了传统产业华丽转身、新型产业强势崛起。
从沙圪堵镇布尔洞沟村上空俯瞰,荒芜的黄土坡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整整齐齐的梯田,半米高的小杂粮苗郁郁葱葱、迎风摇摆,村民和大型机械在田间忙碌穿梭。“坡改梯”成功实践,同时开辟了小杂粮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方向。
走进十二连城乡的果蔬大棚,绿的吊瓜、红的柿子,新鲜待采的水果蔬菜鲜得惹眼、嫩得爽口,以高品质、好口感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优质设施果蔬走出了品牌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登上大路镇小滩子村稻渔空间的观景台,脚下,深绿的水稻挣扎着从水中探出头来;远处,一个又一个小鱼塘,如翡翠、如碧玺,深的、浅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极目远眺,一望无垠的黄河冲积平原上,成片的碱稻和玉米绵延到天边。农业、养殖业、文化旅游观光业在这里形成了交叉与勾连,展现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无限可能。
在十二连城乡,量蕴牧业百万头生猪项目原种猪场基础设施已经建成,亟待投入运营;在准格尔召镇,绿巨人黄天棉图综合物流服务区正式启动运营,预计年营业收入百万元;在暖水乡德胜有梁村,好吃的山地苹果成了当地人的新宠……
各种产业项目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归类合并到上下游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五线并行、因地制宜、分类发展”的产业振兴新路子。
依托黄河冲积平原发展规模化养殖、规模化种植、设施果蔬等现代农牧业;利用梁峁山区自然条件,发展山地苹果、小杂粮、准格尔羯羊等“名特优新”品牌农产品;利用境内风光等清洁能源优势,发展屋顶光伏发电、清洁供暖、光伏旅游等绿色能源产业;充分发挥工矿企业带动作用,依托煤矿复垦、绿色矿山建设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发展机械租赁、入股分红、物业保洁、绿化服务等关联产业;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西口文化、美稷文化、漫瀚文化等厚重的历史文化元素,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五条主线相互独立,又互为依托,衍生出无数让农民富裕、农村兴旺的产业项目,共同构成了准格尔旗乡村振兴产业遍地开花的新格局。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推动,准格尔旗乡村振兴实现了既可集中连片发展优势产业,也可“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既能大项目顶天立地,也能小项目遍地开花。2021年准格尔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准格尔羯羊、暖水山地苹果等9种农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准格尔羯羊、准格尔糜米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暖水乡德胜有梁村入选首批自治区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大路镇小滩子村等6个村成功创建为鄂尔多斯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产业项目要兴起、要生根,更要发展。准格尔旗提出,要按照“党的引领、典型示范、分区实施、规模推广、龙头带动、链条紧密、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同步抓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下一步,准格尔旗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全力推动三个国家级示范园区(小杂粮产业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园)建设和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在沿河区域着力培育2万亩“四季优质高端果蔬”;在梁峁山区,培育10万亩生态杂粮;以国有企业现代农牧业公司、恩和牧业、量蕴牧业等企业为龙头,发展羯羊、肉牛、湖羊、生猪产业,建设“百万只湖羊基地”“百万只生猪基地”“百万只羯羊基地”和“30万只肉牛基地”;着力抚育苹果、红枣、山杏、海红果集中连片产业,建设十万亩苹果、百万亩山杏、百万亩沙棘,让准格尔旗产业特色立起来,看点多起来,农民富起来。
上一篇: 以赤诚之心书写赤峰品牌强农新篇章
下一篇: 乌海市:向“新”转变 向“高”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