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赋能“蒙绣”非遗创新传承 助力草原绣娘脱贫增收
发布时间:2021/10/08 财经 浏览次数:252
“蒙绣”即内蒙古刺绣的总称,是祖国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针法粗犷匀称、色彩对比鲜明,充满美好寓意和美学修为,每一针都体现着当地人民勤劳质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蒙绣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勾勒出一幅文化传承长卷。
然而,由于地处偏僻、设计感不强,与现代审美脱节、与市场需求不符的传统“蒙绣”产品难以维持绣娘生计,一度使“蒙绣”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教师的倡议下,学院成立了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为主的跨学科公益社团——“匠绣芳华”,六年来,前后相继致力于创新非遗传承、振兴“蒙绣”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赋能非遗文化,将“蒙绣”带出草原
团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运用系统化设计概念与艺术理论,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理论创新、设计创新、定位创新三个方面出发,将传统符号解构后再次重构,结合流行趋势和市场潮流,对刺绣元素多维度设计,形成了8056份创新设计稿,将“蒙绣”产品带出草原,走向全中国直至国际舞台。团队设计研发的作品登上了北京大学生国际时装周的秀场。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中,“蒙绣”服装还在法国卢浮宫亮相。
传授:持续人才孵化,保障非遗传承的可持续性
团队依托布丝瑰研学基地、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等平台,打造全流程的人才孵化机制。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她们多次走进草原深处,为农牧区妇女带去公益培训,讲授现代美学、互联网营销思路及技术培训,提升绣娘的综合素养;对22名非遗传承人进行免费设计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支援,通过其自身的影响力再去辐射更多草原绣娘。在不懈努力下,目前已覆盖学员8000名左右,传承“蒙绣”非遗文化的队伍不断扩大。
产效:发展“蒙绣”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在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关注下,设计出了一系列符合当代审美的“蒙绣”服饰及周边产品,并为绣娘与企业之间搭建连接渠道,在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推广“蒙绣”文化,推动产品变现,让更多人端起了非遗手艺的“饭碗”。现在她们月收入已实现翻倍,平均每名绣娘年增收10000余元。
“我们有信心做大做强,会不断地吸纳设计人才,帮助更多农牧区妇女成为绣娘。未来我们将在全国推广运营模式,应用于其它少数民族刺绣地区。为绣娘添彩,为乡村赋能!”队长赵子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