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东:数控设备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2/02/08 商业 浏览次数:239
黑框眼镜、头发微卷,这个有些腼腆的人讲起设备维修来却滔滔不绝,他就是内蒙古北重集团的设备维修能手马晓东。
2009年,22岁的马晓东来到北重集团,在设备维修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
从刚入厂时的元器件识别、简单的原理图分析都弄不明白,到后来能够熟悉掌握PLC、西门子系统、西门子软件等数控设备维修,逐渐成为公司数控设备维修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要想干好设备维修,最重要的是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就是我的秘诀。”马晓东说道。
2016年,马晓东与公司其他职工一起参加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赛前集训大家进行了经验分享,对于同事们的经验马晓东取长补短,把需要学习的地方记在本上,记在心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廖丽娟分享经验时,马晓东抱着学习的心态问自己:“她的成功秘诀在哪里?”
“钻研,这是我缺少的。”
在之后的比赛与工作中,马晓东汲取了同事们的经验,不仅要考虑设备维修的成功与否,还要提前预判设备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与应对方法,尽可能地想充分、想全面。在日后的比赛中他能应对各种难题、故障,并在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能手”称号。
比赛中如此,工作中亦然。2017年,师傅李娟退休,设备维修经验丰富的马晓东本可以独立工作,但他仍旧“不满足”。“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我工作上还不够完美,应该继续拜师学习。”马晓东说道。随后他主动找到“全国技术能手”李松拜师,经常请教问题,学习经验。作为师傅,李松教会马晓东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前制作“实验台”测试数控设备,而这也让马晓东感叹,原来设备还能这样测试。
以前接到数控设备维修、改造任务时,只能做好数控设备之后,在原设备上调试,一般调试后都会有不匹配的地方,拿回去改进之后再调试,如此反复,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增加了工作量。“尤其是生产一线忙的时候设备等不起。”马晓东说道。
后来,马晓东每次接到任务,就先自制一个与设备操作方式相近的小型“实验台”,再与操作者沟通交流,询问他们的操作习惯,根据现场情况与操作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作定制化数控设备,防止老师傅们不习惯使用过于智能化的操作台。“与不同的操作者沟通,制作不同的设备,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马晓东还会预判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在“实验台”上修改、试错,直到完全没问题才会安心,而实验中的错误也被马晓东记在心里,避免下次出错。制作“实验台”虽然复杂,但却能降低返工率,设备维修周期也大大缩短。
多年的学习与实践让马晓东积累了丰富经验,他的技术越来越纯熟,多次作为主要设计负责人参与大型设备维修改造。他自豪地说:“全公司的数控设备我都了如指掌。”
2019年,装备产品生产任务繁重,刨床紧缺,马晓东作为主要负责人接到改造901车间一台原苏联时期龙门刨床的任务。刚到现场,马晓东就被惊呆了,这是他见过最旧的设备,顿时有些手足无措。但是时间紧、任务急,来不及发愁,他就开始一边研究设备、看结构,一边编程、设计。
龙门刨床的旧系统中经常发生零点位移的情况,这既影响设备稳定运行又容易损坏设备甚至伤人,因此在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是重中之重。马晓东一遍遍地修改设计方案,他将全新的数字化系统运用到新设备的设计当中,将老旧的系统更换为方便维修与控制的590系统,将有安全隐患的碰撞式开关更换为更加简单耐用的编码器,简化了操作者在加工时的操作难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将原有控制线路与电机线路进行更换,确保设备长期运行不发热。仅一周时间,马晓东就让这个“老古董”重新“站”在一线。
“一线忙的时候我在修设备,不忙的时候我也想着改进设备,这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责任。”2021年,马晓东在“振兴杯”内蒙古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维修电工组中荣获第一名,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这个数控设备的“守护者”也将继续他的守护之路。